第609页(2 / 2)

当空中的战斗渐入高潮之时,大量的舰船纷纷从北海道北部的港口驶出,尖锐的、圆滑的、粗糙的,各式各样的船首推开冰冷的海水奋勇向前。在靠近库叶岛的海面上,数百艘扫雷艇正在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掩护下做着最后的努力——自从流冰季节结束之后,德国舰只在宗谷海峡和弯月状的阿尼瓦湾里重新布设了大量水雷,尽管日本海军已经赶在战斗打响之前将最外围的水雷清理干净,但在靠近科尔萨科夫港的海域,数千枚漂雷、锚雷和沉底雷仍在阻止日本舰船从海面靠近施佩舰队的停泊点。

此时在已经没有流冰和水雷阻碍的宗谷海峡中,德国的潜艇和日军的驱逐舰也在激烈的较劲,归于施佩上将指挥的潜艇共有60艘,当日军发起跨海进攻之时,在海峡以及北海道附近海域待命的共有32艘,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剩下的20多艘潜艇除因故障无法正常作战的几艘之外也都驶入宗谷海峡,这50几艘潜艇虽不能击退百倍于己的日本登陆船队,但这时在日本船队中发射鱼雷可谓是弹无虚发,而日本船队中的大型运输船、巡洋舰之类的护航舰只都是它们最好的目标。

经过一个冬天的紧急整训和加强之后,日本海军的反潜力量终于有所提高,花费高昂代价从美国人那里秘密引进的声纳技术让他们摆脱了在这方面一直依赖仿制德式装备的窘境,威力更大的深水炸弹也被研制出来并投入大批量生产,尽管德国空军的轰炸让日本的军工产量下降了近13,但赶在登陆作战打响之前,200套新式声纳和2万枚新式深水炸弹还是及时装备到了一线部队中。

宗谷海峡中沉舟侧畔千帆过,在北海道东北部的知床半岛上,一群涂着膏药标志的飞机正悄然从几座毫不起眼的小机场起飞离开,在这些运输机的机舱里,1600多名全副武装的日军士兵即将创造一个属于日本军事历史的记录——作为大日本帝国皇军的“新秀”,这些伞兵将在库叶岛进行日本空降部队的最大规模作战行动。

在1914年之前,伞兵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背着所谓的降落伞从飞行器跳下在各国将领看来只是哗众取宠的杂技表演,没有人想到将这种“玩具”放到飞机上,更不用说将士兵大规模空投到战场上。

1914年12月27日,德国伞兵在英格兰上空的那一跳震惊了整个世界,随着大英帝国的没落,人们开始意识到德军这种先进战术的可怕威力。在此后的短短十年间,美国、奥匈帝国、土耳其等国先后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空降部队,而凭借1924年之前和德国的盟友关系,日本也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掌握了空降的基础技术。

1916年5月,日本海军部宣布组建海军空降兵第1特别支队。

次年7月,该支队整编成为海军伞兵第1特种陆战队,全队1070人。

1917年11月,日本陆军也在滨松飞行学校成立了空降训导队,并聘请德国教官前来执教,到1919年初的时候,陆军伞兵扩编为1个空降兵旅团,日本的伞兵部队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由于日军始终无法从德国引进更高级的空降技术,他们的伞兵训练和战术发展缓慢,加之德国在1924年德美战争中并未大规模使用伞兵,以及随后德日关系日趋紧张,德国撤走了在日本执教的军事教官,一再拖延的空降装备也彻底取消了。

尽管如此,在1927年的大洋州战事和中国东北战事中,日本空降兵还是取得了首演的机会,在进攻达尔文的行动中,一个中队的日本伞兵被空投到澳军阵地后方;进攻约克角城的时候,日军空降规模扩大到了一个大队300余人;在中国东北的一系列战事中,日本伞兵部队也进行过不同规模的空降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攻海参威的行动中,日军曾趁夜在海参威市区空降了一个大队的伞兵,但由于当时德军已经放弃海参威,这些伞兵所作的也就是先陆军一步占领市区,尽管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战斗,这支伞兵部队还是受到了天皇和军部的嘉奖。

历史的车轮进入1929年之后,在昭和天皇的主导下,日本陆海军本部制定了登陆库叶岛的“大和”作战计划,作为倍受期待的“奇兵”,日本陆军第1空降旅团和海军第1特种陆战队共计3600余人开始在北海道南部集中。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这支陆海军混合部队总共进行了25次空降演习,并对空降完成之后的作战进行了极为详尽的演练,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训练对提高士兵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但训练中频发的事故也让日军大本营十分光火,为了避免影响士气,事故总是对外保密,就连伞兵内部的大多数人也不知道损失的具体程度。

到了“大和”计划实施之前,准备投入战斗的日本伞兵编为4个大队,每个大队约有800人,投入首批空降的就是号称“王牌精锐”的第1、第2大队。

稀疏的星光下,120架运输机在45架战斗机的掩护下以低空飞行的方式快速掠过海面,前方黑色的海岸线已经近在咫尺了。

“距离目标还有10公里,大家做好跳伞准备!”

为了让嘈杂机舱里的每个士兵都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坐在机舱门口的军官用双手搭成一个简易的话筒并且竭力撕扯着喉咙喊到。

听到军官的喊声,坐在机舱中部的二等兵真木知道心里顿时一阵唧咕。那种怪异的感觉源自于对前路的忐忑,虽然内心深处并不惧怕与德国人作战,但他知道愈是艰苦的训练,接下来面对的挑战愈发严峻。

“啊,啊,来吧,让我们好好教训那群德国猪!”

坐在真木旁边的,是一个矮墩墩的军曹(中士)。其实说到猪,他的身材无疑更为贴切,那圆乎乎的脑袋上扣着一顶半圆的伞兵钢盔,再加上那鼻孔又圆又黑的朝天鼻,真木想笑却不敢笑。

身后有号称百万的登陆部队,这或许是真木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东西,要知道他们这些伞兵的任务是空降到敌人后方并对敌人的交通线、物资储存点进行袭扰,这种袭扰在夜晚还好一些,一旦天亮了,轻武装的伞兵是根本无法和敌人的大炮、坦克抗衡的。

想到这里,真木知道忍不住又对身上的武器装备检查了一遍——作为一名最低等的伞兵,他的主要作战武器是一把伞兵用的短步枪,但是这把步枪并不随身携带,而是分开放在一个圆柱状的武器筒里,此时真木身上除了臃肿的降落伞包之外就只有一把刺刀、两枚手榴弹、水壶和放在胸前帆布包里的一些小物件了。

作为最低阶的军官,坐在真木身旁的胖军曹随身携带的物品里还额外配有一支大正十四年式手枪,虽说是自动手枪,但日本陆军的这种制式武器是众所周知的烂——近距离杀伤力很强,但是稍远一些精度就非常差了,而且故障率极高,穿透力极弱,还有频繁的卡壳、射击时弹夹脱落以及可怕的走火,这些缺点都让外形酷似鲁格08的大正十四式手枪在性能上是无与伦比的差,但是尽管如此,日本陆军却没有更好的选择。

在心情紧张的时候,十分钟转瞬即失,当呼啸的寒风从打开的机舱门灌入的时候,真木禁不住打了个冷战,然后在军官的叱喝下跟着同伴们走向那通往战场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