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页(1 / 2)

国务院在尹昌衡的竭力鼓动下,命令蔡锷巩固滇北门户,不必前进。

滇军不时受到北京方面及川军的掣肘,大大影响了其进攻速度。

大总统袁世凯随后下令滇督蔡锷:“英人干涉,民国初建,岂容轻启外衅……至川边抚剿,尹督既自任专办,筹兵筹饷,悉由该督经营,滇自不必因争……蔡都督、殷司令切勿轻进,转生枝节……”

在国务院和袁世凯的命令下,滇军须撤回原防。同时,川督尹昌衡也抽调部队向盐井进发,以武力相逼,欲夺回盐井。

四川都督尹昌衡对滇素有疑忌,唯恐滇军占了他的地盘,又恐滇军在平叛斗争中功居榜首。加上经费困扰,蔡锷痛心疾首,无可奈何。

“功亏一篑的并不是我蔡锷,而是王恒岳那!”蔡锷手里握着电报,痛心地道:“王恒岳接连两次出兵西藏平叛,两次都眼看胜利到手,却不得不撤兵!满清如此,民国如此,痛哉惜哉!”

可是,蔡锷并不知道,王恒岳在接到退兵命令之后却并不在乎。

这本来就是预料中的事,自己两次出兵,已经在西藏打下赫赫威名,对西藏地形又已掌握清楚。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自己已经在西藏留下了“种子”,只用等着它开花发芽。

两次平叛虽然没有成全功,但当第三次平叛来临的时候,王恒岳知道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自己!

种子已经种下!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人有两条路

政府的命令并没有影响到王恒岳的心情!

种子已经撒下,难道还怕他不能生根发芽吗?

尹昌衡来了命令,让王恒岳撤兵后立即到其处进行紧急军事会议。王恒岳接到尹昌衡命令之后,却置之不理。杨森有些担忧:“恒帅,尹昌衡究竟是四川都督,太过得罪了也不好,不如属下代你去趟如何,都督大可以装病,谅尹昌衡也不会为难我这无名小卒。”

“不必,反正也当不了几天都督了,得罪了又有何妨!”王恒岳顺口说道。

见到杨森一愣,王恒岳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漏嘴了:“啊,我们平了四川,功勋卓著,蔡锷本来名气就大,袁世凯心存疑虑。尹昌衡夺了盐井等地,实力增加,再加上平叛两人都是指挥,名气大涨,袁世凯焉能不小心提防?”

“对,是这个道理。”杨森点了点头,随即问了一声:“那恒帅呢?袁世凯会不会也……”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是啊,怎么没有想到自己?王恒岳连骂自己糊涂,自己太清楚历史了,而这些名人的结局自己也再清楚不过,偏偏忘记了自己也身处在了这个大时代里,怎么把自己给忘记了?

自己连续收复六地,就连江达的名字也改成了“恒城”,名气战功,岂不是比蔡锷和尹昌衡更大?袁世凯难道就不会动自己脑筋?

蔡锷和尹昌衡被相继召回北京,蔡锷被关了许久才惊险脱身,尹昌衡更是几乎被枪毙,从此过着隐居生活。

那自己呢?袁世凯要把自己也召进北京怎么办?

在那转了几圈,眼珠子乱转,忽然嘴角微微露出笑意,心中已经有了办法。

杨森也知道这些事情不是自己该问的:“恒帅,既然袁大总统不准备打了,我们是不是收兵回去?”

“不!”王恒岳缓缓摇了摇头:“去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