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都是因为与辽阳镇的军情局开展斗争之后,李府也开始重视情报的收集而放在京中的细作所搜集了。
别的也罢了,梅国桢的弹劾辽阳镇和李成梁的奏疏,令得李如松十分恼怒。
奏疏言之有物,将辽镇顿兵不出,畏怯惧战的情形,写得十分清楚。最要紧的,就是梅国桢深入敌境,与辽阳镇的骑兵深入沈阳附近数百里之多,如果不是这样一个骑射俱佳的文官巡按,怕也做不出这等事来。
历来巡按奏事,有闻风而奏,也有具闻,梅国桢的弹劾,是自己亲眼所见,历历在目,将军镇惧战,百姓流离失所,北虏残暴等诸多情形,写的详细备至,李如松的愤怒,便是由来自此。
他已经知道,以这么一封奏疏上去,有人蠢蠢欲动,李家最近要灰头土脸是必然的了。
而另外一封信函,更是极密,看完之后,李如松陷入了长长的思索之中。
“置身事外!”
这一刻他并没有被对方的诱惑所动心,那个人太危险,行事的风格叫李如松感觉正面遇上了一条毒蛇,与这样的人合作还不如在雪地里抱一只狼过夜,实在是叫人感觉太危险了。
他没有叫别人复信,而是自己拿来纸张,开始一字一板的写起回信来。
第561章 改政
“大帅,抚台那边催过几次了。”
“哦,知道了。”
李如松写复信的时候,几个家丁已经跑过来催了几次。
今日是巡抚许守谦阅操的日子,巡抚是本地的最高军政长官,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每隔一段时间,巡抚官会在宣府城中举行一次大阅视查本镇的武备情形,上到李如松这个总兵,下到普通的千总把总,上上下下都是要打点起精神来,配合校阅。
若换了寻常总兵,早就忙不迭地换了铠甲在身,配上弓箭,佩剑,全副武装的去提点校阅事宜了。
但李如松却不屑如此,加上心中有事,所以耽搁了下来。
等他写完复信,再被众将门子弟和家丁们簇拥着赶到城中的大校场时,巡抚许守谦已经早就到了,高高的写着“三军司命”的大旗竖在校场门外,到了这里,抚台便成了军门,成为宣府最高的军事主管。
“见过军门。”
李如松穿着大红的麒麟服,腰间悬玉带,挂着腰牌等物,如果不是骑马过来,不象一个总兵官,反似一个当朝一品的文官。
只是看模样年轻的不象话,他虽然已经过了三十,看起来还和二十来岁的青年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眉宇之间,有明显的纨绔之气。
到了许守谦坐着的校台之上,李如松抱拳一礼,微微打了个躬,便算是见礼完毕。
没有负甲前趋,更没有佩剑下拜,报名递手本这一套,李如松就是李如松,一脸不伺候的表情,施礼过后,也不等许守谦说话,便是一屁股坐在了许守谦身旁。
“下去!”
在李如松坐下之后,许守谦左手侧坐着的一个穿三品文官补服的官员突然厉声呵斥,对着李如松道:“抚台军门面前,岂有你带兵官的坐处?今日校阅,难道你不下去持旗指挥,反而在这里大剌剌与抚台大人并坐,毫无道理,赶紧下去,否则本官具折参奏上去,你李如松必将灰头土脸!”
说话的这位是宣府左参政王学书,正三品的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