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页(1 / 2)

“贤弟此言差矣!”君子荀彧正色说道,“贤弟所为,皆为巧夺天工之作!非数算大家不能有此杰作!”

“呵呵,好说,好说……”黄炎打着哈哈,说道,“只是看着文若兄,劳心劳力,黄炎心有不忍罢了!”

“呵呵,为兄幸得贤弟一番提携,更喜得贤弟今番教诲,荀彧真心谢过了。”最后,荀彧再次拱手施礼道。

“呵呵,不敢当,不敢当啊……”黄炎笑着还他一礼,随后便转而说起他事来,“前日在赶去酸枣途中,曾与并州骑兵有过一场遭遇战,黄炎侥幸一战告捷,并缴获战马近两百匹。如今孟德前方战事吃紧,这些战马便交付于你,留作军用好了。”

两百匹战马啊!

虽说自己已经把这些上好的草原马,跟己方骑兵胯下的那些战马,全数调换了一遍,可心中还是肉疼得狠哪……

不过也实属无奈之举!

两百名骑兵,却跨着四百匹上好的精壮战马!

眼下战马奇缺得很,一人双骑的话,只会遭曹大大白眼……

今后一定记住了——登门拜访的时候,除了该拿的礼品,不相干的东东,一概放到门外去!

第203章 难兄难弟

作为曹魏政权统一北方的首席功臣和谋臣,荀彧的政治眼光及大局意识,与诸葛不遑多让。

在同君子荀彧的交谈中,黄炎能清晰地感觉到,对方那坦荡而又刻板的内心世界。

言谈之间,荀彧时不时地总会流露出一丝,封建卫道士的迂腐。

譬如,兵者,大凶也。

凡战,皆须合乎义理,合乎法度。

甚至在隐约间,荀彧还曾对迎奉天子一事,稍有提及。

他认为,若无天子诏令,而肆意征讨他方,总归不妥……

二人对坐唠叨了半宿,彼此间的情谊,也随着相互之间的了解,而渐渐深厚起来。

最后终于观点达成一致,立足兖州,稳定兖州,发展兖州!

同时交好袁绍,北抗公孙,南战袁术。

至于徐州陶谦,务必要将其赶去广陵,令其一蹶不振,对兖州再无威胁!

眼下这会儿,豫州破败凋零,局势上处于真空之态。

若是新任豫州刺史,郭贡,不能平定黄巾余部,有效稳定局面,便取而代之,拿下豫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