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页(1 / 2)

临行那天,尚海丰、顾秉玉亲自带着杭州官员相送,场面浩大。知道的是在送个把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送什么朝廷高官。

“皇上原是好的,一心振作大明。”渐渐的离杭州远了,秦云叹息一声:“但下面的这些官员却一个个都腐败无能,贪污成风,把个好好的江山弄得如此。我大明洪武皇帝若是地下有知……哎……”

“洪武帝那会官员俸禄低了一些。”丁云毅顺口说道:“这也使得那些官员不得不靠贪污吧?”

“低?”秦云瞪大眼睛,似乎觉得丁云毅的话不可思议:“按照洪武皇帝制定的‘醒贪简要录’来看,这里面详细记载了洪武帝制定官吏俸禄标准。以七品县令的俸禄标准而论,年俸大米九十石,听起来是低了,但按照‘醒贪简要录’的算法,需要七十多亩地、五个农民专门为之生产,光是挑那些稻禾就需要走一千多里地。这九十石大米,虽然算不上极度富裕,至少也应该处在富裕水平。洪武帝制定的根本就是重禄了!”

丁云毅哑口无言,看来自己是在班门弄斧了。

从自己了解到的知识来看,从朱元璋开始明朝官员的俸禄就很低,这才造成了官员前赴后继,不畏剥皮砍头的贪污腐败,但现在听秦云如此说却根本不是如此。

可明朝官员为何总是哭穷呢?

当把这个疑问提出,秦云又叹了口气:“其实官员的俸禄原本不低,说来说去,而是在于这些官员的老婆小妾孩子一大堆,这才造成俸禄用度困难。”

一句话,把所有人的好奇都吸引过来,只听秦云说道:

“以清廉闻名天下的海瑞来说。海瑞任淳安县令一职的时候,俸禄经七折八扣,实际领到的是十二石大米、二十七两四钱九分银子和三百六十贯钞。钞很不值钱,可以忽略不计。仅以十二石大米、二十七两四钱九分银来算,若是放在一个寻常的五口之家,每年每户日常生活所需口粮为十五石到十八石左右,合银十五到十八两。油盐、肉荤、菜蔬之类全年每户支出约银七两,用布支出约银三两,灯油等等每年支出约银三两。这样,全年支出为银三十两左右,海瑞的俸禄放到寻常人家生活应该算是不错的了。但是……”

秦云说到这停顿了下才继续说道:“但是,海瑞家人口多,与老百姓一家五口没法比。海瑞在淳安的时候,除了老母、妻子之外,还有两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加上家仆、婢女、奶妈,总共有十来口人。十来口人用这些俸禄,生活就不免有些拮据了。因此,我大明官员哭穷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俸禄低,而是因为家口庞大。海瑞的家庭已经算是非常简单的,生活又相当简朴,但已显得捉襟见肘了,至于其他官员就可想而知了。”

忽然想起什么,又补充了句:“海瑞七十五岁离世之时,身边还有有两个小妾。纳一个小妾不会少于百两银子。这也是海瑞身居二品官员而死时没有多少银子的原因。”

说到这,丁云毅已经大致明白了。

明朝官员总说自己工资低,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在自身。

国家支付官吏工资,并没有理由连官员娶妾的钱都支付。自己那个时代也是如此。被查出的贪官包二奶、三奶,本来他们已经可以“工资基本不用”,之所以还要贪污,显然也不是因为工资太低,而是相对于包二奶、三奶的大笔费用工资才显出不够用的。

现实如此,历史亦然。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非是换个朝代就能够办到的。

第九十八章 桃花坞里陈圆圆

一路聊着大明局势和风土人情,也不觉得无聊,不知不觉中便进入到了苏州。

这是一座丝毫也不逊色于杭州的城市。

在这里,你完全无法感受到大明王朝的内忧外患,完全无法感受到局势的紧迫。这里的生活是精致而安逸的,是充满了世外桃源风情的。

这里没有人会急匆匆的赶路,所有的人都慢条斯理。或者也正因为如此,苏州才历来盛产才子和美女吧。

丁云毅一行人初入苏州,也不知该到哪里找王承恩去。随便找个家客栈安顿下来,想着苏州美景,出了客栈,一路信步游玩。

走了一会,问路人附近哪里景色好,那路人朝他们看看,又朝前一指:“前面就是桃花坞,但来苏州的外地客人没有不去那的。”

一口吴侬软语,听在耳中大是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