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页(1 / 2)

可惜即便所有人千算万算,也都没有算到丁云毅竟然会被调到河南。

“项文,本抚是很看好你的。”张肯堂淡淡地道:“咱们这些当臣子的,当为朝廷尽心尽力,不可一日怠慢,当殚精竭虑才好。我听说郑芝龙的泉州帮势力大,后来又听说福建出了个澎湖帮,以你项文为首,我心甚忧……”

澎湖帮?丁云毅也是第一次听过这个名字,正想解释,张肯堂摆了摆手:“不管有没有,都需谨慎。这种拉帮结派,我以为总是不好的,大家都是朝廷臣子,哪里分什么帮什么派的?项文以为如何?”

“是,云毅谨记在心。”丁云毅不置可否地道。

张肯堂面上露出笑意:“今上是器重你的,你只管放心,你去后,台湾、澎湖但有什么事情,我总会多加关照。”

“多谢抚帅。”这句话是丁云毅最想听到的。

张肯堂有清名,洁身自好,想来不会和郑芝龙同流合污,对台湾动起心思。

张肯堂忽然一拍脑袋:“你瞧我这记性,差点忘了。我的恩师,国子监祭酒贺逢圣贺大人眼下正在河南,我已修书一封,你去了河南若是能见到我的恩师,便把这信交给他吧。”

说着拿出封信来递给了丁云毅。

丁云毅又再谢了,贺逢圣这人他是知道的,一般的清正廉明,绝不肯做出阿谀奉承的事来。

天启年间,魏忠贤擅权,全国各地纷纷为他建生祠。魏忠贤对贺逢圣说:“各省直建生祠,惟贵乡湖广实无功德。”贺逢圣答道:“此地方事,非某所敢知。”魏忠贤又说:“闻上梁文是先生大笔。”贺逢圣正色言道:“作文借衔,固俗态,逢圣待罪经筵,不能走笔数千里外为他人署纸尾。”

魏忠贤碰了一鼻子灰。

魏忠贤当年权利如此之大,贺逢圣尚且不肯稍假颜色,此人脾气耿直,可想而知。

天启七年,魏忠贤便将贺逢圣削籍为民。

贺逢圣居家勤俭,曾在夜间捕获一入室盗贼,贺逢圣并未将其治罪,而是好言好语相劝,其人后再无偷盗之事发生,乡人无不敬佩贺逢圣的为人。

崇祯初年,贺逢圣官复原职之后,官阶不断攀升。

“好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来到泉州城外,张肯堂收住脚步:“河南军情紧急,项文路上一刻不可耽搁!”

丁云毅翻身上马,看看看身边七个弟兄,一抱拳:“抚帅今日的话,云毅全都记在心中,等到云毅得胜归来,再来参见抚帅!”

说着一夹战马,八个骑士卷起漫天尘土疾驰而去。

张肯堂一直站在那里,直到所有人都消失在视线中也没有离开。

第二百一十二章 “嘲讽”

流寇对于大明的危害,就如同一棵大数生了蝼蚁一般。庞大的大明王朝正在一点一点的被侵蚀掉曾经旺盛无比的生命力。

流寇号称十三家七十二营,而在这里人中,以拥有八队闯将的高迎祥势力最大。

崇祯七,朝廷擢陈奇瑜为兵部侍郎。总督山陕、河南、湖广、四川诸路军马,与郧阳巡抚卢象升,水陆并进,四面包围夹击流寇。流寇四出河南、浙川、商雒等地。高迎祥、李自成入陕,入兴安车厢峡。时逢大雨两月,马乏倒毙,弓矢皆脱。

在这时刻,李自成向高迎祥献计,用出了他一贯的手段:假投降,尔后趁明军将领不备,遂率部渡栈,突围入关中。是时朝廷正准备弹冠相庆置流寇于死地,惊闻流寇突围,群臣交章弹劾,陈奇瑜削籍戍边,洪承畴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