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页(1 / 2)

“丁云毅在哪里!”吴三桂杀出乱军中大呼道。

“丁云毅在这里!”

出现在吴三桂面前的丁云毅,让他震惊不已。

这哪里还是个参将?简直就是一个血人。

吴三桂很快便清醒过来:“二弟,走了,去大凌河!”

“弟兄们,走了,去大凌河!”丁云毅的声音在战场之上响起。

那些汹涌而至的关宁铁骑,这时又汹涌的突出战场。

而丁云毅和吴三桂两人,却并没有急着走,两个人,两匹马,两口马,立于战场之上,横刀立马,怒目相视金虏,那些个金虏竟然没有一个敢追上前的。

等到大部士兵全部撤出,吴三桂这才用大刀指着那些金虏厉声道:“有谁敢追者,皆杀之!”

说着,和丁云毅缓缓离开战场……而在他们身后,竟然真的没有一人一骑敢追……

这一战,丁云毅和吴三桂六千军杀败金虏和天助军一万五千联军,尤其是丁云毅指挥的那两千关宁铁骑,在战场上夺走了一切人的光芒。

骑奔霄,挥龙牙,银色盔甲,浴血搏杀。丁云毅只一战,便让所有人都记住了这个人!

他从台湾杀到中原,又从台湾杀到边关,每次来到之前,都没有人听过他的名字,但当他出现在战场之上,每个人却一辈子都无法忘记他的名字。

鄂勒顺以勇猛闻名,但这一战却让他丢尽了所有颜面。

同样表现的英勇的还有吴三桂。这个只比丁云毅大两岁的青年将领,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骁勇,始终一贯。

在边关,大明两颗青年将星闪耀!

而这,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

……

大凌河。

祖大寿面色凝重,一言不发的看着对面女真森严军营。

这里,对他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袁崇焕督师辽东之时,祖大寿是他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宁远保卫战、宁锦大捷、北京保卫战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袁崇焕死后,祖大寿率领大明最精锐的部队,驻守宁远、锦州、大凌河等要塞,抵御金虏的入侵。

崇祯四年,祖大寿奉孙承宗之命守大凌河城,八月,城才修了一半,皇太极以倾国之师,把大凌河城团团包围住。

祖大寿突围不得,援军又被击退,只能闭城坚守。皇太极不断地送信劝他投降,他都不予理睬。坚守了三个月,城里粮食吃完了,开始杀马吃。马杀完了,开始吃平民百姓。平民百姓吃光了,开始吃军中的老弱病残。军中的老弱病残也吃光了,接下去就该是健壮将士的互相残杀了。无论如何,城是没法再守下去了,所有的将领,除了副将何可纲,都认为只剩下投降一条路了。

于是祖大寿长叹一声:“人生岂有不死之理?但为国为家为身,三者并重。今既尽忠报国,惟惜此身命。”

于是杀了誓死不从的何可纲,与皇太极在城外设坛盟誓,算是正式投降了。然后他向皇太极献策,他愿意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皇太极满心欢喜。但祖大寿进锦州城后就抵抗清军。皇太极恼羞成怒,两次御驾亲征攻打锦州、宁远,都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