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页(1 / 2)

只见李诚国点点头,望着秦雄点头说道:“不错,你很聪明,好,就由你将人犯就地斩决!”

秦雄站起身来,走到杨宝义身边,这时他眼角撇过身边的徐天奇……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里露出的恨意简直狠毒的让人可怕,仿佛在说,总有一天我会把今天这所有的一切都还给你们,但秦雄也知道,现在自己的选择无疑是最有利的……

前任指挥使刘守有已经垮台,难道还要我给一个死人陪葬吗?

秦雄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淡淡地说道:“杨大人,对不住了!”

随着秦雄手中的绣春刀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杨宝义哼都没哼一声就倒在血泊之中,在他已经死去的眸子中,露出的却是一抹难以言传的悲哀,仿佛是在告诉不远处正望着自己的徐天奇,在大明两百年所有锦衣卫的命运中,这或许注定是他们相同的结局。

看到这一幕,徐天奇的手指关节早已经由于用力过度而发白,面对这种情况,徐天奇在成为锦衣卫三个月时就已经学会忍受……无论心理是怎么想的,他都决不会去做无用的反抗。

此时徐天奇耳边清晰而又模糊地响起那位南镇抚司镇抚使李诚国的声音,声音仿佛从一个极遥远的地方传来:“……北镇抚司世袭千户徐天奇,改任参知朝鲜事……即日赴任!”

……

晓星还未沉下,海平线处冉冉升起的朝阳已经映照得海面泛起一片金光,略带咸湿的海风吹拂着船上的日月双龙旗猎猎着响,而在这艘庞大舰船的桅杆下站着的正是刚被外放朝鲜的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徐天奇。

当南京礼部的使臣乘坐的大福船在四艘三桅战船的护送下驶出长江口后,徐天奇望着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浩瀚海面,终于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直到现在,他才从前天晚上忽如其来的打击中稍微放松下来。

这次他能从锦衣卫内部的倾轧中幸存,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徐天奇本身并没有直接牵涉到其中的斗争,另一方面和他的家世背景也有点关系……,徐天奇荫庇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锦衣卫百户,但他那位远亲的关系还是帮他度过了这一次难关,虽然现在他一夜之间就从北镇抚司的红人变成了外放他国的“锦衣卫知朝鲜事”。

这时他身后传来一阵咔咔的脚步声,不用回头,徐天奇也知道这是和自己一同被外放朝鲜的锦衣卫百户杨上风,作为徐天奇的亲信下属,前天晚上诏令一下,南京锦衣卫指挥衙门的同仁们如风似火地就催逼着他们两个登上了今天开往朝鲜的舰船,不要说让他们回京城述职,甚至连收拾行装的时间都没有给徐天奇他们留下……既然诏令是即刻赶赴朝鲜,那就必须立刻启程,这也是锦衣卫一贯以来的办事作风。

“大人,韩大人请你过去有事商议。”杨上风的脸上看不到任何表情,似乎昨晚发生的事情对他没有一点影响。

徐天奇点点头,这位出使朝鲜的使臣韩啸大人本来只是南京礼部侍郎,在大明的官员编制里,虽然南京作为名义上的首都,也是六部官员一个不少,但基本上只是闲职人员,而其中礼部的官员就更是清闲。

在内阁的那些大人们看来,朝鲜虽然是诸蕃之首,并号称除中华外唯一的“知礼乐之国”,但毕竟只是一个附属国,这样的附属国大明仅在旧港、木邦宣慰司就有十几个,按礼制,朝鲜王的品级还比不上某些亲王,根本就无须太过于重视。现在朝廷因为“争国本”之事已经搞成一团糟,礼部的大员们哪里还有时间去答复朝鲜的正旦贺使?更何况,现在朝鲜已经被满清征服,去哪里根本就是寻死。

但他们却没有想到,这位使节将会在朝鲜有什么样的遭遇……

徐天奇一边整束着衣服,一边对杨上风说道:“上风,昨天韩大人和副使他们都干了些什么?”

虽然徐天奇这群锦衣卫事实上已经是处于类似被贬斥外放的境地,但按大明制度,这类安抚属国的使节队伍中,必然有锦衣卫武官的存在,他们的任务除了担任护卫和礼仪以外,还必须负责监视使节官员的一举一动!

第四百一十四章 “能剧”

身着绣着孔雀图案的三品文官常服的韩啸盘坐在案子后面,看着徐天奇进来后,微笑着示意他随意坐下,徐天奇略作谦逊就坐在最末的案几后面,边上的侍女立刻给他备上早餐和清酒,徐天奇也没有推辞,举杯一饮而尽。

这时横坐在徐天奇对面的朝鲜官员笑着说道:“徐大人,这是倭国清酒中最上品的诸白,酿制中只有十六岁以下的少女才能参与,小邦君王甚为喜好,不知大人以为如何?”

这朝鲜官员身着使臣特有的礼服,看上去大约四十余岁,一脸精明之色,虽然朝鲜自从李朝开国以外,士大夫普遍习汉字,派来大明的使臣也大多通晓汉语,但徐天奇却没想到这人的汉语居然如此流利,不由得愣了愣。

韩啸笑着解释道:“徐大人,这位是朝鲜国使臣金昌俳大人,金大人祖上也是南京人氏,正德年间才去朝鲜经商,和徐大人你也可以说是有同乡之谊了!”

徐天奇点点头,随口问道:“金大人,贵国和倭国经常有商贸上的往来么?”

金昌俳再次示意边上的朝鲜侍女给徐天奇面前的酒杯注满后,说道:“徐大人再请一杯……本来小邦一直与倭国开市通商,但近年来倭国内乱频频,海上盗贼多如牛毛,商贸上的往来也就渐渐慢了下来……啊,不知徐大人是否看上这位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