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这么说嘛,你们礼部的能力,大家都很佩服,你看,决定谁留下来继续读书的麻烦事你们都解决掉了,能力很强,不过我觉得啊,那件事和你们遇到的困难很像。”
点睛之笔!重头戏就是这句话了,话说中的那件事,是指选谁继续读书的难题。
说到这里,侍卫就不继续说了:“到我换班的点儿了,我先回去了。”
目送侍卫离开,李四微微摇了摇头,那件事儿怎么会和这件事儿一样的,一个是教育,一个是经济,根本不同。
回去后,他觉着再怎么焦虑都无济于事,于是干脆不管了,拿出纸笔,画几张画,作几篇文章解闷。
猛然间,他想起了侍卫的话,不禁有些好奇,为什么侍卫会那样说呢?难道两件事真有相同的地方?
抱着一探究竟的心情,他拿出了一张新纸,开始列举双方的共同之处。
先来教育的,那时在选谁留校的问题上,有什么问题呢?
第一点,便是因为名次的原因,让许多天赋不高的人,考不到好名次,没有好名次,那就自然不可能继续留校,那么用功不用功的,似乎没什么意义了。
还不如放开枯燥的课本,直面美好的人生。
这一点又和这次事件有什么相同呢?和自己的计划有什么相同呢?
李四很快就发现了一个相同的地方。
也是因为名次的原因,让有些技术不好,身体不好,效率不高的人,争不了好名次,没有好名次。
从而不能获得奖励,那么再如何拼命,都没有意义,还不如完成指标,轻松干活。
发现了第一个相同点,李四便觉得很有意思。
好,来第二点。
第二点也是因为名次,但是这次是因为按照名次录取,有一个很麻烦的地方,众人只想着比别人靠前就行了,不会百分百用功。
有一次甚至考了不到九十五分就拿了第一名的情况,显然,这是不达标的。
而计划中相同的地方恰恰也是这一点,如果没人争,只想保住名次而消极,就会出现贡献不多,但名次很高的情况。
显然,这也是不达标的,如果这样也奖励,大家不服气,他们也只能生闷气。
第三点,还是因为名次的问题,这次也有不同。
不同在于,因为名次决定了名额,能调动的人数不多,覆盖面不够广,这也是一个缺憾。
计划也是如此,能激励的人绝对不会那么多,毕竟名额太少了。
三点下来,李四的目光已经不知不觉变得凌厉了起来,因为他也发现了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