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页(1 / 2)

“……封弱水州都护府都护王君廓为彭国公,世袭罔替,赐食田五十顷,其妻为上谷郡夫人……”

李重九看向台阶下,王君廓之子王实笔直站立。王君廓因要为李重九坐镇边疆,防备北方突厥,故而不能亲自前来洛阳参加他的登基大典,所以只有让其子替之。

王实今年十五岁,从小好武,颇为其父之风。王君廓为弱水州都护府都护时,旁人都向他来祝贺,哪知王实道:“我父亲替陛下镇守北疆,威震突厥,而我要胜过他,长大了就要去辽东灭了高句丽。”

果真王实长大后,向李重九要求调到辽东郡去任郡兵,那怕是从小卒作起也干。

李重九却担心王君廓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万一战场上有什么闪失,自己怎么向王君廓交代,所以不答允王实请求。而是将他放在眼皮子底下,在廷卫军出任校尉。王实知道此事后,连夜跑到临朔宫去与李重九大闹,说要见李重九。李重九侍卫不肯,王实居然动手和侍卫打了起来。

那时李重九与杨娥皇刚成婚,得知王实居然在宫内大闹,不由大怒。杨娥皇见此怕李重九一怒下,责罚王实,亲自出面安抚。

说来也是奇怪,王实这人天不怕地不怕,平素连他父亲的话都不听,眼下连李重九寝宫也敢闹。但不知为何,王实对杨娥皇却是又敬又怕。此事之后见了杨娥皇,不称王后,而口称嫂子,杨娥皇不仅不怒,反而听了十分高兴。有了杨娥皇袒护,王实此事后,不仅一点事没有,而且宫内的人听到王实居然叫杨娥皇嫂子,对于王实也是摸不透底细。

称王后为嫂子,也只有赵王的兄弟才敢这么叫,因此宫里的人从此见了王实都是又恭又敬。不仅是宫里人,甚至连李重九也因为枕头风的缘故,答允王实在廷卫军中先呆着,再过几年,等他娶妻生子了,就调去辽东。

“……封屯卫大将军徐世绩为魏郡公,世袭罔替,赐食田三十顷,其妻为郡君,长子袭爵外,荫一子为县侯……”

“……封翊卫大将军王马汉为赵郡公,世袭罔替,赐食田三十顷,其妻为郡君,长子袭爵外,荫一子为县侯……”

“……封骁卫大将军尉迟恭为东莱郡公,世袭罔替,赐食田三十顷,其妻为郡君,长子袭爵外,荫一子为县侯……”

“……封武卫大将军薛万彻为辽东郡公,世袭罔替,赐食田三十顷,其妻为郡君,长子袭爵外,荫一子为县侯……”

李重九目光看向台阶下徐世绩,王马汉,尉迟恭,薛万彻四人。

第六百零六章 开国四将

徐世绩,王马汉,尉迟恭,薛万彻,李重九麾下赵军府军的四员大将。

徐世绩身穿戎装,面容肃然而沉静,他今年还不过三十岁,但能征善战之名,已是冠绝赵国。在易水之战生擒窦建德,破刘黑闼时,配合李重九水军,从赵国边境将战线一路推进至永年城下。

军中士卒私下议论,赵军首屈一指的名将,当首推徐世绩,甚至论军略也私下认为在李重九之上。毕竟徐世绩出道以来,未逢一败,而李重九却吃过败战。

徐世绩身旁的尉迟恭,面色又黑又沉,若论府军四大将中,谁能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唯有尉迟恭莫属,众将士偷偷议论说尉迟恭,乃是李重九在少林寺时的师兄,是真是假无人知道。

但李重九对于尉迟恭的信任器重却是不假,将太原一郡重任委托苏素,尉迟恭二人镇守。尉迟恭征战沙场,也打了不少硬战,但论威名之盛,在赵军中却不逊色于徐世绩。

在尉迟恭之侧的薛万彻,神色威然,目光犹如出鞘长剑,透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气势来。论赵军四大府军中,武卫军的士卒对于这位主将是又爱又恨。薛万彻打战最爱冒险,例如深入火儿慎草原大破契丹之战中,孤军深入数千里。

所以薛万彻指挥战事,万一不胜,就是惨败。另外薛万彻治军严酷,他下的军令,武卫军临敌作战凡是敢后退者,一律杀无赦。特别每逢大战,薛万述都会从严治军,稍微触犯军法,不由情由,就会被薛万彻下令仗毙。

京观如此,但赵军不少将士都乐意跟着他打战。原来薛万彻打战时,微功必录,无论士卒将领只要立下一点功劳,薛万彻都会上奏,丝毫不用担心给遗漏了,在薛万彻麾下丝毫不用担心有功劳不被提拔。并且薛万彻一胜就是大胜,下来的赏赐极为丰厚,薛万彻自己丝毫不取,尽数分给部下。

薛万彻在武卫军的名声也是越来越大,甚至超越了他父亲薛世雄当年薛家将的名声。不少河东将门子弟都投效薛万彻,薛万彻如此治军,手下很是聚拢一般打起战来不要命的疯子。故而武卫军战力在赵军士卒谈及时都竖起大拇指,乃是可以与徐世绩屯卫军并驱的强军。

四大府军将领中最末的王马汉,望去粗犷豪迈,满脸下都是胡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