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是提公孙贾的事,而是……嬴虔!不要小看嬴虔,秦公能登位,就是这位嬴虔的功劳,没有嬴虔,秦公不一定可以登现在的君位。是嬴虔的死力支持,秦公才可以得到君位。秦公登位,苦难连连,在这个时候,也是嬴虔死力的支持,兄弟同心,才把一切完成。
就连秦公要变法,也是嬴虔的无条件支持。为了支持秦公的变法,嬴虔丢了自己的左庶长的职位,丢了自己的封地,丢了自己的财产!所以,嬴虔对秦国一切来说,是有功无过!哪怕是对卫鞅,他也是功劳多多。可惜,他并不是一个国君,这是一个封建国家,封建国家就有其不可逆转的缺点!其中之一,那就是……法难责及于上!别看现在秦国变法,叫着王在法下,但王真的可以在法之下么?当然不是的。一切还是有原因的。比如秦公!
在渭南出事的时候,秦公自己替下面的人揽罪,论罪,哪里能是一个打屁股可以解决的呢?但卫鞅只能这么决定。在这次太子犯事,明明是太子的责任,可是却要怪罪到嬴虔的头上。想也是知道,在嬴虔的心里,如何能觉得公平?法律啊法律,贵在公平。假如你做不到绝对的公平,那有的时候玩玩手段也是可以的。卫鞅做不到绝对的公平,但又执迷于公平,在这种事上卫鞅错了!只是卫鞅是一个自负的人,他的自负让他觉得自己没有错。聪明人往往会犯可怕的错,卫鞅就是如此。他觉得给他一切是的秦公,而不是嬴虔,所以他向嬴虔下手,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而当嬴虔出事了之后,问题就来了!世族们一下子就闹起来了。种种的压力,卫鞅没有想到,自己努力的一切,几乎就要完了……人死……政消!秦国的地方势力借着这次的事发难,一下子让卫鞅明白了国内居然有这么多的势力要搞自己,他觉得他可能支持不住了。
在原来的历史上,卫鞅是通过娶了秦国的公主,才避开了这个政治危险。但是现在,秦国的公主已经嫁到北秦国北秦公刘羲那个下流无耻的贱人手上。所以……卫鞅真的有点惨了!在这种关键的时刻,秦公决定……或者说是卫鞅的决定。卫鞅有一个妻子,她是瑶姬。
瑶姬是洞香春的美人儿。在原本的历史上,她给卫鞅抛弃了,后来卫鞅娶了秦国公主,更是把她给忘光光了。而现在么,卫鞅带着她,到了秦国。古代的婚嫁制度十分的松散,卫鞅虽然和瑶姬在一起,只是两个人却是过着秘而不宣的日子,这是一个平平静静的日子!
所以,秦公就打起了这里面的主意。他提出,由他娶卫鞅的妻子,反正卫鞅的妻子平常叫卫鞅是哥哥妹妹的。有的夫妻之间,称谓为兄为妹,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袁承志还叫他的老婆为青弟!可见于此了。而且当时的男女关系是很乱的,君娶臣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在日常生活里,卫鞅和瑶姬一向是兄妹相称,这就形成了一个可怕的误会,你可以说瑶姬是你老婆,但是也可以说不是,是我妹妹,反正当时不要说兄妹生活在一起,就是乱来,也是不说就没人知道的事。把自己的妻子嫁到了秦公的家里,这固然不是一件好事,而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可是这却是一个没有办法的选择。一来这可以保住卫鞅,二来可以让卫鞅和秦公达成更好的和睦,也许男女双方有些不舍得,但是,男人永远是以事业为重的,再说了,天大的爱情,头几年过去,这感情也就淡了,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为了卫鞅,为了许多的种种,瑶姬做出了选择,她和卫鞅继续以兄妹相称,嫁入到秦公室中,这样一来,卫鞅就成了……也是如此,卫鞅在秦国稳定了下来。也许,这很难让人想象,但当事情发生了,却也不必觉得奇怪,这个世上就是如此,再离谱的事情也是正常的。
人与人的感情,本来就是可以变通的。也是如此,秦公和卫鞅虽然还是一如从前,但是两人却是刻意的避免了见面。只是秦国的内政,还是一样的发展。可当魏国的消息来了,一切就不能不重视了。魏国出兵攻打赵国了……这是一个机会,是个不容错过的机会。
过去,秦献公的时候,他打魏国就是这样,当魏国动兵于中原的时候,秦献公就巴巴的带兵打过来。魏国痛恨的就是这一点。比如说少梁之战,就是如此。少梁之战,就是韩国和赵国又一次的联合行动,然后秦献公就巴巴的过来占便宜,因为魏国大军给韩、赵两国牵制住,所以才会有丞相和公子卬出手带兵的机会。而现在,秦国已经恢复了不少的实力。
就粮来说,可以支持三万大军战斗六个月以上!如果是六万人,可以打上三个月!这怎么都不算少了。在过去,这可是一笔肥财!但就军力来说,秦国的兵力能拉出的精兵还是少点。可战斗还是要打的!因为现在的河西军已经再不是从前的河西军了!卫鞅进入到国府……
秦公抬头,他温和的一笑,君臣之间,不必多言。两人分边坐下,黑伯让人上了米酒。
“魏国的消息大良造已经知道了?”自打秦公娶了卫鞅的“妹妹”,就借机加升他为大良造。本来,在秦国,最高的官位,是左庶长,但是卫鞅变法么,定下了二十级的军功制度。战国初期为秦的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同时又为爵名。毕竟左庶长的话,还有其它三个庶长来牵制。老鞅在变法之前,秦国有四种庶长: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四种庶长都是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左庶长为非王族大臣领政,驷车庶长则是专门执掌王族事务;四种庶长之中,除了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其余全部是王族专职。老鞅变法之后,秦国官制仿效中原变革,行开府丞相总摄政务,各庶长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职权力。现在的秦国,大良造这个官是最大最牛逼的!
卫鞅道:“臣已经知道了,魏国静极思动,这头老虎,是想要吃人了!”秦公饮酒,然后道:“他是看出了赵国的便宜……”说着恨恨的咬牙!卫鞅心里明白,秦公在意的,是北秦打残的是赵国,要是北秦打残的是魏国,那可就好了!但不要脸的北秦,一方面厚脸皮的和秦国交好,另一方面却又是和魏国好,两边的占便宜。卫鞅微微笑道:“回君上,赵国的便宜,不会那么好占的!”秦公呵呵笑道:“的确是如此,本公以为,赵国虽败于北秦国,但还有一定的实力,而且赵人有战心,一定会从北秦军身上学到一些的!”卫鞅心里明白,道:“君上明鉴,正是如此,魏人此次攻赵,也是我秦国的大好时机……”
第758章 求救于楚
“君上请看,魏国攻打赵国,兵取之向,自是邯郸无疑,而他们要攻打邯郸,只有两个……不,三个国家可能会帮助赵国!一个是楚国,楚国太远,要打,的确是有机会,可是楚国是不会出兵的,现任的楚王熊良夫是前王之弟,他的中心是图谋全面控制巴蜀,却并不立志于中原!其人志大才疏,从他异想天开让拉着魏齐一起攻我大秦就可以看明白了!现在魏国既然出兵攻打赵国,那就是说,短时间不会出兵攻我秦国,而熊良夫见魏国已经出兵了,就会觉得魏国攻我秦国之心不诚,心中有了顾忌,自是不可能会打我们秦国的主意,非是不愿,而是不想一个人面对我们秦国!另一个可以对付魏国的,就是齐国,而臣以为,会摸魏国这头大老虎的屁股,必是齐国无疑!”说起国家大事,卫鞅真是侃侃而谈,信心十足!
秦公觉得很有道理,他细细体会一下,笑着道:“大良造之意……是孙膑!”齐国收了孙膑其意何在?庞涓!在浊泽之败后,魏王心里怕怕,就招将军,得到了庞涓,重用之,果然,老庞替魏王打了很多个胜仗,什么韩、赵、卫、宋,一个个都给老庞打成了小扁扁。庞涓始成天下名将!唯一一个可以让老庞觉得不好对付的,就是孙膑,当然,现在再加上一个北秦公。不过北秦公和庞涓是没有仇的,而且现在的北秦公富贵了,发达了,手下战将如云,随便挑一个,也就可以了,哪至于什么事都要自己亲征的道理。所以北秦公打赵国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余生怕是没有多少机会正面的上战场了!现在老庞再次领兵,气势汹汹的打赵国。
假如齐国要想出兵,自然是要对付老庞,能对付老庞的,自然是孙膑无疑,也只有拥有孙膑的齐国,才能有这个力量对付庞涓!卫鞅自然点头。秦公想了想道:“大良造你说……还有第三个国家会有可能帮助赵国……这个……”卫鞅点头道:“不错,就是北秦国!”
秦公不大明白了,问:“北秦会帮助赵国?可是赵国就是给北秦国……”卫鞅哈哈大笑,他进一步指明道:“天下人都觉得,北秦打了赵国,臣请问君上,北秦当时败赵,那……他们想不想灭赵呢?”秦公道:“自然是想的,如果有机会灭它国,岂有不灭的道理!只要灭了,又能守住,自然是要灭的,只是当时的北秦怕是没有力量灭赵国!”卫鞅道:“正是如此了,臣再请问,北秦之前,有中山之国,这中山之国一直很难彻底灭了,是什么原因呢?”
秦公道:“燕国无力灭中山,赵国有能力,但魏国不让,魏国占了中山,可地方太远,是一块无益的飞地,最后魏国还是失去了中山!而赵国一时间没有打下来,最后给北秦打败了,也就没有力量再打中山,最后白白的便宜了北秦国!说来说去,是他们自己想要去咬,结果谁也没有咬成,譬如黑狗争骨,而白狗得食,反而便宜了北秦国!”卫鞅道:“就是这个原因!只是过去的那块骨头是中山国,现在却是变成了赵国!”秦公顿时明白了,道:“赵国现在的国力是不行了,他就如同中山国一样沦为一块狗骨头……魏国自是想要吞掉赵国,但是齐国必然不会答应的,不要说齐国不会答应,就是北秦国也是不会答应!”
这真是一件太过于可悲的事了,赵国怎么也是想不到,现在的赵国竟然成了过去的中山国。中山国说好听一点是第八大战国,说难听了,就是一个有点成就的肥肉。赵国过去是强大,随随便便可以拉出二十到四十万大军来。可是现在的赵国在北秦军面前却损失的太过于惨重了,二十万大军就是这么的没了,非止是如此,还丢了近一半的国土!更不要提那些国民的损失了!这些损失,让赵国这个本来还可以算得上强的国家一下子就弱下去了。
不要看赵国现在又拉出了二十万多的兵力,但是这是一个国家的最后底气,也就是说,现在的赵国弱一分,就是弱一分,补不回来了。国家穷一分,就是穷一分,也是补不回来的。
如果赵国没有给北秦强占那么多的国土,那赵国还可以再拉五万左右的壮丁,可现在……赵国可怜哇……曾经有四十多万的军队,现在……可怜!这个世上,强弱的变化,就是这样的飞快。以吴越争霸,吴国小国,打败了楚国始成大国,打败了晋国,才称霸。
刚刚称霸,越国小国,就打败了吴国,更是把吴国给亡了,越国也称霸!大国小国,莫不是这样的来回变化。三家分晋,赵国取财,韩国取地,魏国的便宜最小,但魏文侯要的是晋国的老旧的那些人才!所以魏国却是最先称霸!说魏国霸吧,可是浊泽之战,差点步了晋国的后尘,让韩赵两国给瓜而分之。这强弱之间,是多么的微妙呀!赵国过去也算是强了,可现在的赵国……也算成了是弱,成上魏国嘴里可能吞下的肥肉!秦公看三国流眼泪,替赵人担忧,道:“可是齐国可以出兵助赵,但那北秦国……他们才打的赵国,再说,北秦和魏国交好,怎么可能会贸贸然的出兵帮助赵国呢?他们用什么理由出兵?”的确,以北秦公的为人,的确是不象会为了赵国而得罪魏国的!卫鞅道:“君上,北秦当年没有灭赵,不是不灭,而是不能!如果有机会,他们还是会灭的!赵国有六百万人口,上千里的土地,上哪儿找这样的便宜啊!得到了这样大的一注人力,北秦的国的人力会翻上两到三倍!那时,北秦就真的可以不霸而霸了!就算他再怎么说自己不称霸,他也是名正言顺的北霸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