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页(1 / 2)

时间在忙碌中匆匆流逝,转眼又是秋收秋种,佃户们在入冬前都搬进了新居,今年两季丰收,加上农闲时打工所得,大家头一次缴完租税后兜里有了余钱,正当家里准备娶亲嫁女的时候,一道赦令传来:皇后归天,京中禁屠宰四十九日,在外三日。停音乐祭祀百日,停嫁娶官一百日、军民一月。

赵府中此时已是一片缟素,灯笼上都蒙了白纸,正堂之中已经布置了灵堂,香烛不断,上下人等全部换上素服,摘去簪钗,赵柽更是身披重孝,麻衣麻鞋,头蒙麻布,“黄伯,京中有消息到吗?”赵柽盘腿坐在席子上问道,他的面色有些憔悴,从昨晚接到消息,就一直守在灵堂祭奠。

“王爷,没有!”黄经臣向火中添了几张纸钱摇摇头说道。

“黄伯,传信的内侍没有提到何时让我回京奔丧吗?”赵柽其实是多此一问,要是说了他也不用在这耗着了,可是他却心有不安。他的不安不是来源于死去的皇后,对这个女人他一点印象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感情,而是觉得事情诡异,按照此时的宗法,不论是哪个嫔妃生的孩子,皇后理论上都是他们的亲妈,而生身之母却不是。可是现在‘亲妈’死了,只告诉了他一声,却没说让他回家奔丧,这在以孝为尊的社会里是说不通的。

“王爷,不要着急,也许传旨的内侍还在路上,过去报丧的和传旨的分成两拨也是有的!”黄经臣看王爷说的郑重,想了想说道。他此时心中却不平静,说不上是喜是忧,王爷说的两件事,今日经过验证全是真的了,那么大宋必然也会经历一场他口中的浩劫,能够拯救大宋于水火的也许就是这个孩子,自己定要护他周全。

“黄伯,我觉得是有人在故意阻止我回京奔丧,我是不是再上一表请旨回京?”赵柽想了想说道。

“嘶……”黄经臣看看赵柽倒吸了口凉气,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王皇后死了,皇后之位虚位以待,郑贵妃转正的可能性最大,那么王爷虽不是长子,但是也占了嫡子这条,按照规矩就是第二顺位继承人。母丧不归就是平常的官员犯了这条,也必被弹劾,丢职罢官,况且是一位王爷,真到了那么一天,难保不会有人会借此说事儿。

“王爷,如果明日圣旨不到,老夫亲自回京一趟,必要请下王爷回京的圣旨!”黄经臣想通了其中关键,恭敬地说道,他知道现在府中能办成这件事的也只有自己了。

第七十五章 灵堂就摆在这

“黄伯,不必了!”赵柽摇摇头拒绝了黄经臣的建议。

“王爷,为什么?”黄经臣一愣,难道王爷又改了主意。

“不管明日圣旨到不到,我都要回京,不能再耽搁了!”赵柽站起身说道。

“王爷三思,如果没有圣命私自归京,那是大罪啊!”黄经臣惊呆了,王爷办事一向规矩,前些日子被玉珠打成那样也没敢骂她一句,这次难道急糊涂了,他急忙劝道:“王爷,你再多等一天,老夫马上动身,就是死我也将准您回京的圣旨请下来!”

“黄伯,我意已决你不要劝了,我抗旨奔丧是为大义,不会有事的,他们也不敢把我如何!”赵柽笑笑自信地说道。

“王爷,你虽占大义,可是现在有人从中作梗,恐怕他们会借机兴风作浪!”黄经臣点点头,但是他还是担心不已。

“哼,我还怕回去风平浪静呢,他们闹的越欢事情对咱们越有利!”赵柽冷笑着说道,“黄伯,我出去这几天你就多费心,看住咱们的家,不要让人钻了空子,我带见喜他们几个人走就够了!”

“王爷……”黄经臣看看赵柽的样子,知道这是他最后的决定了,也不再劝,下去替他安排奔丧事宜!

……

第二天是十月初七,已是初冬时节,天刚刚放亮,汴梁南边的戴楼门的两个护兵懒懒的起身,他们缩着脖子,在手上哈了口气,抬下巨大的门杠,城门刚开启一道缝,就被撞开了,几匹马随后冲了进来。

“奔丧啊……”一个护兵被马带了个趔趄,忍不住破口大骂,骂了一半却住了嘴,来人个个都是身穿白衣,腰系麻绳,头发胡须上挂满了白色的冰粒,跟无常小鬼似的,可不就是奔丧的。

“混账,王爷你也敢骂!”守城的护兵刚醒过劲儿来,脸上就挨了一鞭子,疼的他一激灵,手不由的握住了腰里的刀。

“几位大爷,他眼神不好,你多包涵!”另一个护兵听清了,现在皇后新丧,得到信的皇室都在往回赶,这几位也许真有一位是王爷,他赶紧拉住同伴陪着笑说。

“潘龙,不要耽误时间!”一个骑在马上的孩子轻哼了一声说道。

“便宜你了,下次宰了你!”两个护兵看出来了,这群人显然是以这个不大的孩子为首,听到呵斥,赶紧低头后退了几步让开了道路。

“驾、驾……”当头的两个大汉催马先行,紧接着十多匹马风似的冲过了城门,绕过瓮城,直奔内城朱雀门,一行人进入内城,街上已有行人,沿街的店铺也已经点亮灯烛开门营业,只是招牌幌子上都遮了白布,送货的太平车,驮着货物的驴马也是川流不息,众人不得不放慢速度骑马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