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页(2 / 2)

在平州滞留多日的金国使者得知南朝皇帝批准议和,并让其遣使臣前往开封商议的消息后立刻回报国内。兀术马上派户部侍郎萧毅和翰林侍制邢具瞻来宋进行谈判。对于这次和谈,兀术其实早就已经打好了和谈的草稿,正如赵柽所料就是关于金钱、土地和名分三个方面的议题。

关于名分上的问题,兀术不敢奢望像从前那样让大宋以儿皇帝称臣,只希望南朝答应参照与契丹结盟的例子,兄弟相称即可,逢年过节的派人到金国来看看、送上的点礼物就知足了。金钱方面兀术开价是宋开放榷场,每年给金国交纳白银十万两、卷十万匹,这个价码比从前降了一倍还多,他想现在大宋富得流油,这点小钱肯定不会放在心上,但对于财政吃紧的金国却可以解决大问题,当然既然是兄弟了就不能再称为‘岁贡’,至于以什么名目给可以商量。

关键的问题还是土地,兀术可是动了番脑筋的,他明白目前的军事形势对金国来说十分不利。南朝不但收复了两国战前的地盘,连长城以南所有的中原旧地也收入囊中,更是‘侵占’了金国的大片地盘,现在连女真人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辽阳都给抢了,再进一步就进屋做客了。

兀术也想到让南朝将吃进肚子里的东西都吐出来肯定是不可能的,以旧约的黄河为界更是痴人说梦太不现实。于是他想到了两国最早签订的‘海上之盟’,以燕京划界分割中原。自己再吃点亏,云州以长城为界把大同府也让给他们,那么你南朝就把大定府和临潢府也应该还给金国了。兀术又斟酌了半天,觉得自己的条件并不过分,比之以前和大宋订立的旧约都做出了很大的让步,赵二要是再不接受那真是没用天理了。

随后兀术召见萧毅和邢具瞻面授机宜,交待了一番,让他们明白此次出使绝不能有辱使命,一定要设法达成和议。两人听完教训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在三月中到达了开封,可这次不同从前了,从前金国来个不入流的小官,大宋都会派出宰执相迎,以国礼相待,只派了礼部的一个给事将他们接到都亭驿。

而那馆使也是个‘势利眼’,随便给他们安排了个小院子住下,看看左右邻居,皆是些宋朝藩属国的使节。出使的使臣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现在宋朝将自己安排与藩国使臣住在一起,已经不能用冷淡来解释了,显然是给金国难堪,将其代表的金国也当做属国对待了,俩人只能尴尬的笑笑,都预感到此行不妙。

次日,宋朝议和副使张所接见了两名金国和议使,虽然他们知道说了也白说,但还是就住宿问题向宋使提出了抗议,然后递上了国书。两人万万没想到,大宋的张副使居然拒接,只告诉二人鉴于金国前两次谈判皆未履约释放辽王,因此此次谈判必须先将辽王送回,否则免谈……

第三百零九章 难以取舍

金国两位和议使的遭遇很快被传回了金国,兀术对于南朝提出的这个条件有些诧异,自己通过潜伏在宋朝的探子唆使前太子赵谐上殿逼宫就是想让其接受和谈而已,赵二你肯定也心知肚明做做样子,维护下你‘仁孝之君’的面子就得了,怎么还来真的啦?这使他忍不住怀疑赵二的脑袋不是进水了,就是被驴踢了。

在兀术看来,当年南下汴京将南朝二帝虏获北行是件极其错误的做法。若是仍然让赵桓那软蛋当政,大金国还不是要啥给啥,别说自己现在要的这点东西,只怕女真勇士们早就牧马黄河畔了。可自己的叔叔死要面子,非得废了南朝二帝,立张邦昌那超级废物为帝代金统治中原,这不但激起了中原百姓的反抗,还惹恼了赵二这货!

那会儿赵二都被自家哥哥逼的诈死离开中原退避西北了,显然是不想再搀和大宋的事情了。结果大金国不仅将他的父母兄弟姊妹和七大姑八大姨都给弄走了,还抢了他们家的帝位,要毁他们家的祖业,这事儿搁谁身上不得玩儿命啊!结果他生气了,重出江湖大杀四方,还顺便当上了皇帝,这些年逼的大金国是走投无路,还要低头向他乞和。

要是这么说起来赵二这小子真是忘恩负义,没有大金国他哪儿来的机会当皇帝啊,不将赵桓放回去,不也正合你的心思吗,省的跟你争权夺利吗?可现在你赵二得了势不感恩也罢了,却恩将仇报,还一个劲儿的挤兑给你背黑锅的恩人,今天又拿这个理由拒绝和谈,真真一个伪君子真小人,想到这些就让兀术气愤不已!

当然兀术也清楚自己这边当初也没憋着什么好屁,立张邦昌为帝是担心南朝方面将来出现一位稍微贤明的君主,那么对金国来说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留着赵桓在金国又积极的提高其生活水平,也并不是以完颜亶为首的金国高层贵族真的开始大发善心了,而是他们已经很清楚的认识到他的政治价值。

金国在必要时候,可以把赵桓推到前面挡枪,让他担任中原地带的傀儡皇帝,使赵二兄弟两人自相残杀,金国就可乘机座收渔翁之利。这个非常高明的主意自然是兀术的创意,因为他以为赵二最害怕的就是出现这样的局面,所以赵桓还得好好的活着,不能出现各种意外。现在赵二迫不及待的索要赵桓,正说明自己所虑是正确,那么赵桓就还有更加大的利用价值,自己绝不能就范。

可兀术转念一想情况又不大对头,自己是不是又中了赵二偷梁换柱的奸计呢?赵二本意是不想赵桓归国,却摆出一副不放回赵桓就一切免谈的架势,也许就是为了让人误以为赵桓对他很重要。做过买卖的人都知道,越是看上的东西越不能讲明,以防对方借机抬价,除非他就不想做成这笔买卖。而在世人眼中赵二正是个精明的买卖人,他怎么会不清楚其中的门道?现在赵二是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强行索要赵桓,让自己误以为可以借机‘涨价’,他正好以价钱太高为由将这笔买卖搅黄!

如果自己坚决不给,正合赵二不愿赵桓回国及和谈的心思,而他还可以借机向世人标榜其如何想迎回自己的哥哥,只是因为金国不肯才导致索要失败,责任不在他全是因为女真人从中捣鬼,从而借机拒绝和议。结果就是谈判夭折,赵桓还得留在金国享福,赵二却是名利双收轻易的解套!

如果按照南朝的要求首先送回赵桓以表明金国真心和谈的态度,从而使谈判顺利进行呢?兀术心里又没了底儿,担心赵二索要赵桓是出自本意,自己将其轻易送还,反而白白失去一个可以利用的重要筹码。

他这么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赵桓只剩下一顶前皇帝的帽子,他自己无能又任用奸邪,不仅未能重振大宋,反而搞得民不聊生。执政又逢金军南下,却毫无作为,使得国破家亡,父子反目,兄弟失和,百姓流离失所,自己也成了俘虏。即便现在回去,他当政时期提拔的大臣亲信死的死、忘的亡,剩下的也被赵二夺权架空,想要翻身重新上位几无可能。

再反观现在赵二已经当了十年的皇帝,根基日渐稳固,朝中和地方经过数轮清洗,都已换上了自己人,而且得到了以太上皇和太后为首的皇室宗亲的鼎力支持。再者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新政,使百姓生活得到了不少实惠,吃得饱穿得暖谁会去造他的反,更重要的是军队一直牢牢的掌握在他自己手中,想要推翻他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先帝在异国‘做客’,总归是件让人感到羞耻的事情,也成了大宋上下的一块难以触碰的痛处。现在赵二将赵桓弄回去,帝位不但不会受到威胁,反而可以使他的声望再上一层楼,这种名利双收的好事他何乐而不为呢?

兀术翻过来掉过去又琢磨了半天,越想越觉得其中有诈,可结果是放也不是,不放也不妥,把弄得自己头晕脑胀却依然难以定夺,下不了决心。可现在大宋的态度坚决,不见赵桓就不肯启动下一步谈判,那自己的和平大计就变成了水中月镜中花了……

“现在辽阳战事如何了?”思考了一夜没有结果,兀术顶着两个黑眼圈到宫中坐班办公,将一应杂事安排停当问手下的书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