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雇佣军就免了,不过这个西乡可以去济世大学军学院当个学生。”朱济世斟酌了一下,又道,“下了他的刀,带他到客厅一见吧。”
虽然觉得可疑,不过见还是要见一下的。现在朱济世身边护卫众多,个个都是火枪在手。武功再高也能打成筛子!所以不担心一个赤手空拳的日本武士取自己的性命。
另外,现在的日本毕竟不是明治维新以后那个野心勃勃的国家。他们只是闭关锁国过自己的小日子罢了,同朱济世的事业并没有什么厉害冲突。
“果然是条好汉!”见到铁塔般的西乡隆永站在自己跟前,朱济世也不由得赞了一句。这样的汉子,在朱济世的麾下都是没有的——广东人长成朱济世这样就不容易了,西乡隆永这号又高又壮的得去山东找找看,也不知道这个西乡的祖上是不是从山东跑去日本九州的?
“晚生后学,西乡隆永拜见明公,愿明公传晚生济世救国之道。”
正感慨的时候,西乡隆永便是长揖到地,口中说的是生硬的中文。
“西乡隆永,”朱济世点了点头,沉声道,“这刘阿亮是你斩杀的?”
“正是区区在下!”
“很好!我曾以一座金矿和伯爵封号悬赏刘阿亮父子,现在你斩了刘阿亮的头送来,可以在金矿和伯爵之间选一个。”
“晚生想要拜明公为师!”
朱济世摆摆手道:“拜师归拜师,奖赏归奖赏。”
“学生想要钱!”西乡隆永也不做作,大大方方地道,“学生不会开金矿,只想要一万两银子。”
“可以。”朱济世笑着点点头,既然自己给刘阿亮的脑袋开出了悬赏,那就要兑现,要不然还有什么公信力?
“隆永,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弟子,不过我没有什么时间亲自教授你学识,你可先跟随几位通晓中日语言的学生学习中文,然后再入济世大学的军学院学习军事,待有所成就,为师会亲自写信向家庆将军推荐你。”
朱济世的这一大段话说得比较快,西乡隆永没有听明白,朱默又翻译一遍,他才皱着浓眉道:“老师,学生是萨州武士,不是将军家的直臣……”
“那又如何?”朱济世吩咐罗香梅取来一本《先军开国论》和《印度亡国史》交给西乡,才道:“隆永,这两本书你拿去看,看明白了就知道该为将军家效力还是该为岛津家效力了。”
第178章 九龙大开发
在同香港岛隔海相望的九龙半岛上,有一名曰笔架山的小山丘,山丘之上,一座灰扑扑的寨城俯瞰着南面的海湾和港岛,还有一道壕沟护在外面,两三丈高的围墙上,正有一群顶戴花翎的满清官吏登高遥望着荒无人烟的四周。
这是刚刚从繁华热闹的广州城移驻到新建成的九龙寨城的林则徐、白斯文、魏源等满清洋务大员还有广东水师的几位提督、总兵。
“穆翁,您请看那里洋楼云集之处就是香港的维多利亚城,所英人在香港岛北岸的据点,共分四环,既西环、上环、中环和下环。英人在那里驻兵约4000,其中大部分是印度雇佣兵,他们的总兵叫德已立,官拜少将,还封了爵士。”
说话的是个五十多岁的大清从一品武官,名叫赖恩爵,是眼下的广东水师提督,是在关天培以身殉国之后担当此任的,在鸦片战争中是主战派,现在仍不忘收复港岛,还上疏朝廷,提出将九龙汛扩充为九龙寨城,把大鹏左营移驻到此,用来防御香港之敌。
清朝实行以文御武,绿营的汉人武官地位极低,纵然如赖恩爵这样的一品大员,见到白斯文这个从三品的洋务帮办大臣,也要以下官自居,在从一品(刚刚加了尚书衔)的林则徐跟前,更是态度谦恭了。
“朱济世在维多利亚城内吗?”林则徐举起单筒望远镜遥望着日渐繁华的香港岛,淡淡地问了一句。
“回穆翁的话,那朱逆并不常居在维多利亚城中,他在香港岛的南边另有据点,名叫济世大学、济世书院,还开设有工厂、码头、船坞和医院,市面很大。不过却无多少英军驻扎保护,如果遣一队精锐攻其不备,或许能为国朝除此巨患!”
赖大提督显然是大清忠良,所提出的办法倒不是不可行。不过林则徐却不置可否,而是转换话题道:“皇上已经准了以九龙易广州之策,还夸奖我等办事妥帖,并督促早日移埠九龙。简廷啊,九龙这里,可有地方适合建立港口?如果许夷人自建码头、船坞,会不会对九龙的防御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