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郑公来报,福建民军已经整理完毕,遣散了七万多人用掉140万亩土地,费银500余万,都由汇丰行厦门分行垫出。还余三万都是精壮之士,交给刘炯负责训练了。”
广州大明王公之内,罗泽南和苏玉娘正在朱济世汇报最新得到的军报,既有朱明驻太平军方面使臣的通报,又有汇丰行和郑洪的报告。这些消息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不过细细想来,还是有些关联的。
首先,太平军和满清的决战就要开打了!既然是决战,就一定会有胜负,会有死伤。一边是太平天国狂战士,一边是满清八旗天兵……呵呵,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在战场上必然是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困扰朱明好一阵子的军饷和兵力不足的难题也暂时得到了缓解。闽赣地盘不日全部入手,汇丰行的钞票也被市场所接受。朱明的二次北伐,看来可以开始了。
最后,朱济世的口袋里还揣着玛丽亚·克莱门蒂娜的亲笔信,上面有一个让朱济世颇为惊讶的消息,德意志诸邦在法兰克福召开会议,通过了成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决议!一个包括普鲁士和奥地利在内的统一的强大德国,似乎横空出世了!
玛丽亚用肯定的语气告诉朱济世,欧洲剧变之时,英国已经无心干涉东方事务,朱明可以放手行动了!
第362章 自请抬旗
“涤生,你现在是河南巡抚,我现在也有了一个道员衔,看来朝廷终于开始重用咱们汉臣了,咱们若能在河南打出个旗开得胜,将来准有图形功臣阁的一日。”
中牟县城北面的大帐内,刚刚得了个开归陈许郑兵备道的江忠源一脸红晕,兴奋异常。此战是湘勇成立以来的第二战,之前在长沙不过是守城,现在则是真正的野战争锋。而且还是刚刚拉开序幕的河南大会战的第一阵,如果能首战告捷,他和曾国藩没准就是大清中兴的功臣了。
二人手中所掌握的湘勇总数约有三万,配备了洋枪洋炮,还是由法国军官训练的,成军也近一年,可不是才开张的队伍了。这一路北来,走到哪里都能给人一种和寻常清军截然不同的严整肃杀之气,赢得了不少赞誉,无形中也拉高了江忠源的心气。
不过领着河南巡抚衔的曾国藩却眯着三角眼,皱着倒吊眉,沉默无言,半晌才道:“岷樵,你觉得八旗新军中的旗员当中可有好相处的么?”
“旗员?”江忠源怔了一下,前些日子在开封时,他的确常往八旗新军的大营走动,结识了不少八旗将佐。
“岷樵,河南不是两江,湘勇也不在林穆翁羽翼之下了。”曾国藩的语气,平缓沉稳,峻刻深沉的脸上,也看不出什么喜怒,不过江忠源还是能够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担忧。
“旗人当中可以任事的也不少,镶蓝旗副都统肃顺就不错。”江忠源心想,曾国藩不愧是理学大儒,换别人坐在他的位子上一定在想拥兵自重,但是他却想着如何化解朝廷和旗人的猜忌。
“肃顺大了,爱新觉罗家的亲贵,不是湘勇这座小庙能容的大佛。”曾国藩习惯性地眯缝着眼睛,慢慢捋着长髯,面无表情地说着。怕旗人和朝廷猜忌是一回事,把湘军大权拱手让人又是一回事!虽然曾国藩为人审慎,但是功业之心是不比谁小的,这湘军毕竟是他的本钱。
“正白旗的傅方(刚刚调入)如何?正白旗名义上是僧格林沁亲统的,可实际做主的就是这个傅方,可见僧格林沁对其有多信任。”
“傅方……倒是不错,可就怕僧格林沁不舍得啊。”
“涤生,要不你上个折子,自请抬旗吧?现在八旗正在扩招……”江忠源忽然提议道。
“自请抬旗?”曾国藩双眼一睁,愣愣地看着江忠源。
八旗扩招已经进行了好一阵子,不过扩招的对象都是普通的汉回藏蒙等各族青壮,并没有汉臣大员被抬入旗籍。而在历史上,汉军八旗就曾经攘扩过许多汉人的名臣大将。如范文程、洪承畴、施琅等人都是汉军八旗。
“就我一人自请抬旗?”曾国藩摇摇头道,“我即使入了汉军旗,还是拥兵自重,除非……三万湘勇人人抬旗。”
“涤生兄,如果人人都抬了旗,湘勇就没有了。”江忠源低声提醒道,“而且西人顾问巴夏礼日前还提出一个《巴夏礼建议书》给朝廷,建议将旗人转为贵族,与汉人一体,融为华夏之族,以收国族一体之效果。”
“嗯,这个建议书我已经看过了……想法是很好的,只是天下人心已乱,想要籍此夯实我朝根基怕是不易。”曾国藩道,“岷樵,还是找几个能任事的旗员到湘勇来领兵,以分汉臣兵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