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享殿门已经到了。”
就在朱济世一边走路一边胡思乱想的时候,孔宪堂的声音已经在他耳边响起。
享殿门后面自然是享殿了,朱济世祭拜朱元璋的地方就在那里,再往里面,可就不是朱济世能够进去的了——因为过了享殿之北的内红门就是“阴间”了,去了据说是要折寿的。
孝陵享殿门现在已经恢复了明朝时候的形制,康熙皇帝所立的“治隆唐宋”碑和另外两款卧碑都被搬去应天城内的大明博物馆收藏了——朱家的祖宗不需要仇敌来拜祭!
“玉娘,东西带来了么?”朱济世回头看着苏玉娘。
“王上,在这里。”苏玉娘从身边的锦衣亲军手中取过个木匣子,双手递给朱济世。
取过匣子掂了掂,朱济世轻哼了一声,对周围的人道:“你们就在这里等孤王吧,孤王这就去给太祖爷上祭品了。”说完就迈步走进了享殿,将这个有些神秘的木箱子恭恭敬敬摆在了朱元璋的牌位之前,又恭恭敬敬叩了九个头。
然后望着大明太祖皇帝之位,沉默了一会儿,喃喃地说道:“太祖爷爷,咱们朱家的大仇已经报了大半,五个逆贼的骨灰就在这里!
还有另外三个逆贼的骨灰,不孝子孙朱济世在此立誓,五年之内就都给您送来!您的大明江山,我也一定给您夺回来……”
第443章 立宪法,开议会
身为大明复兴之君的朱济世在朱元璋的灵位前许下的五年之约可是极为认真的。不仅是取得三个人的骨灰,而是五年平天下,五年就要将一个完完整整的大明江山夺回来!如果再算上从1847年至今的两年,朱济世顶多用七年就夺回了大明,比朱元璋夺取天下的十四年少了一半。有子孙如此,当可告慰朱洪武的在天之灵了。
不过对朱济世而言,五年之约实在算不得短,他若是全力以赴打江山,有把握在两年内扫平太平天国和满清。然而这样打下来的江山,是没有长治久安之基,只是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有了后世150年的见识,朱济世知道封建王朝的必然命运,一个短命的后明王朝不是朱济世想要的,想来也不是朱元璋的在天之灵希望见到的。
因而在祭扫孝陵的第三天,朱济世就全力以赴投入到奠定大明万世之基——制定《钦定大明宪法》和开始立宪议会的事宜上去了。
而立宪法和开议会,在后世之人看来是两件事情。宪法是宪法,议会是议会。虽然拥有宪法的国家,都有一个议会或是类似议会的立法机关。可是在1849年的某些中国政客们看来,立宪议会的使命就立宪法一项而已,往后的军国重事,该由内阁和天子决定,怎么能弄个议会出来讨论呢?
所以在1849年5月3日这一天,当大明立宪会议开始讨论《钦定大明宪法》最终稿的时候。引发最大争议的问题,就是宪法制定完成后立宪议会是否还要保留?其职责又是什么?
“《钦定宪法》一旦拟定完毕,立宪议会就没有必要存在,应该立即解散,以免豪商劣绅把持议会,妄议朝政。”
“对,公局议政顶多只能到一省民政商务,绝不可涉及朝政和军国大事。”
“民人请愿之权也要有所限制,不可涉及军国政事,只可逐级请愿,绝不可越级向大明天子请愿……”
“官民平等之说实乃误国乱政,现在民见官都不下跪、不磕头,官威何在?成何体统?如此乱政怎么能写入祖宗之法!?”
“商权太重同样是误国乱政,如依这部《钦定大明宪法》草案行事,大明就是不是与士大夫共天下,而是与商人共天下了!”
“什么叫士大夫?不就是读过《四书》《五经》有个功名吗?家产殷实一点的商家子弟也多有读书入仕的。”
“而且光知道《四书》《五经》也不能办事啊,现在可是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真正要用到的还是西学,济世书院、济世大学的学生可多为商家子弟……”
“胡说,你个不学无术的奸商竟敢污蔑圣人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