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页(1 / 2)

“好吧,我会考虑你的建议。”拉姆齐非常感激地看了朱济世一眼,然后又换上了一本正经的表情。

“杰森,有一件关于中亚战场的事情想和你讨论一下,当然是非正式的私下讨论。”

“什么事?”朱济世饶有兴趣地道,“该不会和爱新觉罗·奕詝有关吧?”

“嗯,就是和他有关系,如果西清在中亚的什么地方重新建立国家,你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西清和英国驻印度总督府暗自来往的事情,朱济世早就有所耳闻。当下,他就满不在乎地说道:“只要不在哈萨克草原上立国,和大明有何关系?只是中亚当地势力能接受一个西清吗?”

“能,当然能。”拉姆齐连连点头,似乎胸有成竹。“奕詝已经皈依了真神,哈里发也会在适当的时机册封他当帕夏,这样他就有了统治中亚某块地盘的名义。我想你是知道那些真神信徒们的想法的吧?他们不在乎统治者的头发和皮肤是什么颜色,他们在乎的只有信仰。”

……

巴尔喀什湖畔,大明草原军团大营。

草原军团司令官韩四仔仔细细地看着桂小五郎亲自骑快马送来的文书——据说是西清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的亲笔信,不过字有点狗爬,还有好几个写错了,所以韩四有点怀疑这信是伪造的。良久,他才把文书转交给了军团副参谋长刘坤一上校。

刘坤一就是那个在明军攻入湖南后不久,和常大淳一起投靠大明的刘长佑的侄子,也算是湘湖派的人物。不过不是左宗棠的嫡系,而是常大淳系统的人。而且他也没有走文官路子,而是考入了大明皇家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一直在陆军服务,后来又考入陆军大学。现在虽然只有上校军衔,但却是明军中为数不多的精英参谋的一员,将来的前途必定是不可限量的。

“大帅,这信应该是奕詝亲笔,下官曾经在总参谋部收藏的档案中见过奕詝写给杨秀清的文书,就是这个字迹。”

韩四点点头:“那么,信中的内容可信吗?”

信上写着奕詝想要弃暗投明,回到代表正义的八国联军一边,还说俄国人想要用西清军为饵,吊出明军主力,还在巴尔喀什湖以西的草原上伏兵40000。西清方面则准备待明军抵达以后反戈一击,配合明军歼灭这40000俄军。条件则是大明容许西清在中亚三汗国的地盘上据地立国。另外,信上还说西清惠亲王绵愉奉命前往明军大营,当面拜见明军大帅详谈一切,希望明军方面确保绵愉的安全。

刘坤一思索了片刻,皱眉道:“半真半假吧,现在八国伐俄,俄国的形势不好已经是尽人皆知的,奕詝又不是傻瓜,应该能看得出。想要找个出路也不奇怪,但是俄人又岂会无备?”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韩四又看看石达开。石上将道:“就算有诈又如何?80000俄清联军也不是咱们的敌手。大帅,机会难得,还是出击吧。”

刘坤一放下文书,皱眉道:“敌人未必只有80000,有援兵从西边过来也没一定。”

石达开道:“就是有援兵也不会多,咱们摆在这里的2个骑马步兵军,1个骑兵军可不是吃素的,就算有100000毛子也没啥好怕的。”

韩四点了点头:“敢当说得有理,纵有100000俄军也没什么好怕的。咱们在七河之地屯兵十余万,旷日持久而未建寸功,实在有愧天子厚恩。今次无论如何都要与敌一战!”

三军主帅既然发了话,刘坤一也不好再持重,连忙改变思路,谋划道:“大帅,可留一个团外加5000蒙古壮丁守老营,再让车林格尔济王爷的人把牛羊往东驱赶,以防万一。另外,伊犁的萨尔图克总管麾下有10000蒙古骑兵,也都配备了后装枪,可招来助战。”

第905章 在楚河北岸

大明驻加尔各答总领事馆内,会议室当中,已经错落着坐了几个人。大明帝国加尔各答总领事雷登科同时还是洪门在印度最大的大佬,即使在英国统治下的加尔各答,都是跺一跺脚四下都要颤抖的人物,这个时候却笔直的站在一旁,好像一个等着老师提问的小学生一样。

他原先不过是海峡殖民地的一个洪门堂主,因为投靠朱济世比较早,得了一个伯爵爵位。后来又走通了王云娇的路子在锦衣卫里面领了个差事,负责搜集海峡殖民地的情报。再后来又被派到印度,当了个总领事,实际上的工作还是搜集情报。

驻印度的外加官员的位置清闲而舒适,四十出头相貌堂堂,还能说一点英语又有和洋人打交道经验的雷登科倒是很快的打开了局面,成为了加尔各答社交圈子里面小有名气的人物。不过大明帝国现在的外交重心不在印度,而在南洋、美洲和欧洲,也不需要他在总领事职位上面做出什么成绩。可是当大明皇帝亲自到达加尔各答,并且同英国还有印度当地的大人物们开始接触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任命的总领事似乎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了自己的商务活动和赌博还有女人身上,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对大明的印度政策有用的情报。

“回……回皇上的话,据臣所知,现在印度的局势大致上还算稳定。不过也不是没有一点隐患。印度的隐患主要是四方面,一是英国东印度公司采取的‘丧失权利’制让许多印度土王非常不满;二是在1849年的第二次旁遮普战争后,东印度公司取消了20万印度雇佣兵的特权,使印度雇佣兵十分气愤;第三个原因则是因为东印度公司自1850年开始在印度推行西化政策,例如建设铁路、宣传基督教、设立司法系统、建立新式教育体系,这些政策都侵犯到了印度保守势力的利益;第四则是东印度公司开始突破种姓制度的约束,广泛招收各个阶层的印度人充当雇佣军,而非按照传统用婆罗门和刹帝利担任战士,这也招致了印度上等种姓者的不满……”

“嗯,朕都知道,印度的隐患就是英国人要给印度的奴隶们一些好处,可是奴隶却自觉自愿站在压迫他们的奴隶主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