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页(1 / 2)

“我们就守在这里!”叶志超又大吼了一声,便将手中的步枪架在一个沙包上面。他的弟兄们或是趴在草丛中,或是和他一样半跪在沙包后面,10支后装击针枪全部架好。

俄兵很快就出现在视线中了,几波灰蓝色的人线,也不知道有多少?正在便步向前进,走几步就有人停下来放一枪,不时有子弹命中沙包,发出啾啾的声响。

“300步!先别开火。”叶志超目测了一下距离,朝自己身边的弟兄们挥挥手,让大家都躲好。这个距离上的敌人不是他们的德莱塞针击枪能对付的。不过草原军团的每个步兵营(骑兵团)都有一个连的狙击兵,都是枪法出众的老兵,自有他们去对付远距离的敌人。实际上在300外的距离上就是狙击兵也很难集中单个敌人,除非他们排成横阵,否则是很难消灭的。大概是觉得远距离的射击根本是浪费子弹,俄军步兵很快就开始推进。

而这时明军的大炮也已经架好,开始轰隆隆射击了,炮弹在草原上炸开,在俄军的波状队形上打出了大大小小的缺口。但是在俄军下级军官的竭力控制下,他们还保持着散兵线的队形,快速压了过来。

不过叶志超也不慌张,他这个班长算是久经战阵了,比这险恶的场面都见过!况且慌张也不管用,现在的明军可是军纪森严!守在这里最多有两三成的可能战死,擅自后退就是必死!

“让第二队沙包车上吧!”韩四大手一挥,下达了军令。

被第一骑兵军押过来的15000名旗人战俘现在被分成五队,每队3000人,各配备300辆沙包车。刚才出动的只是第一队,现在还有四队可用。现在正好趁着俄军炮兵火力忙于支援他们的步兵,发起第二波冲击。

在俄军战线后方的一处缓坡上,此时已经聚集了数十名俄军军官。每个人都举着望远镜死死盯着前方,他们都显得惴惴不安,因为眼下的战局对俄军有些不利。

本来以为明军会和那些欧洲国家的军队一样,对铁丝网加堑壕的防守战术无计可施。但是却没有想到他们竟然用老掉牙的“盾车战术”稍加改进后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见鬼,要是有几门六角炮就好了!”很快就有俄军将领想到了克制沙包车的办法——就是由英国人威尔沃斯发明的六角炮。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线膛炮,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上准确击毁这些沙包车,不过中亚俄军却没有这种火炮。而要用没什么准头的滑膛炮轰击几百码外的沙包车真的没有什么效率,一直轰到炮管过热也没有把所有的沙包车都打烂。

与此同时,俄军的反击也被依托沙包进行防御的明军阻挡住了。就像历史上普奥战争中发生的情况一样,前装的贝色麦来福枪根本不是后装的德莱塞击针枪的对手,远射程的优势在战场上非常不易发挥。因为没有多少士兵能在400码外击中卧倒或是躲在掩体后面的敌人。

这些俄军将领议论纷纷起来了。

“看来今天晚上有一场硬仗打了!”

“打就打吧!我们俄罗斯的勇士什么样的硬仗没打过?”

“那是,连拿破仑都败在咱们手中,还怕中国人吗?”

彼得罗夫斯基冷冷一哼,道:“的确没有什么好怕的,敌人主攻的方向基本可以判定,敌人的虚实强弱也早就被我们掌握,还怕不能从容布置吗?”

他绷紧了嘴角:“今晚这一役,关系到俄罗斯帝国的整个东线战局,无论如何必须取胜!告诉下面的人,让他们都打起精神!整个帝国都在看着我们!沙皇陛下正期待着我们胜利的消息!”

第923章 爬向胜利 上

夜浓如墨,月色依稀。在锡尔河畔的战场上面,此时只是间或有炮弹在明俄两军的阵地中间爆炸。白天的激战过后,明军已经在距离俄军阵地前沿不足300步的距离上构筑起了一道由沙包、车辆和泥土构成的防御胸墙,另外还依托这道胸前,修建起了超过二百个炮兵阵位,二百门12磅榴弹炮已经部署到位了。他们对面的俄军,整个下午还有上半夜,都在疯狂的进行着态势调整,加固他们本来已经非常坚固的堑壕防御地带。

这个时代的堑壕防御是这样布置的,在第一道堑壕之前,通常都有三道以上的铁丝网,都是那种缠绕在木桩上的铁丝网,根本不可能靠骑兵冲破。三道铁丝网之间相隔约150码(米这种公制单位目前还没有出现),在最后一道铁丝网之后的150码就是堑壕。这样,从第一道铁丝网算起到第一道堑壕之间就有450码之遥。考虑到破除铁丝网的时间,步兵列队通过这段距离起码要花费10分钟,有时候防御方还会在三道铁丝网之后再额外添加一些其它的防御设施,以延缓对手通过的时间。

而450码的距离对于来福枪来说,已经是有效射程了,虽然命中率不大高,但是在排枪射击的时候,还是可以给对手造成相当的损失。而堑壕中的守军往往会组成两列横阵——他们当然是站着射击的。通常还会在堑壕里面堆放一排沙包,好让第二排士兵站得高一点以方便齐射。在10分钟内,训练有素的守军至少可以完成10到15轮齐射,这对进攻一方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打击!因而铁丝网蹲坑流这样的打法才会在铁丝网、堑壕、来福枪这三者全部出现后开始流行。

在高加索战场打了一年多战争的巴甫洛夫少将此刻正巡视在自己的俄军第35师的堑壕阵地里面。他在高加索战场上曾经指挥部队进攻过这样设防的阵地,无论是横队战术、纵队战术、方阵战术还是散兵战术,最后都是惨败收场。对于1854年、1855年的陆军来说,这种防御阵地几乎是不可能攻破的——当然这是在敌我两军数量不过分悬殊的情况下。

可是现在,他心里面却是一丁点底都没有!因为新的运用于后装枪的步兵战术已经出现了——卧倒和爬……如果在拿破仑战争时代,谁认为步兵可以爬着进攻,一定会被人当成疯子的。可是现在,步兵真的成了爬行动物!使用后装枪的敌人可以爬着过来,在堑壕里面的守军打出最多15轮齐射的过程中,他们每只后装枪却能打出80发以上的子弹!这意味着什么用屁股想也明白了……

“不能用排枪战术,这是肯定的,要不然所有人都会被打死的!”巴甫洛夫少将这样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