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页(1 / 2)

“父皇,这是不是说,我们大中华帝国的工业也只能立足于内部市场?”朱国雄的经济学水平明显高于军事外交,稍一思考就发现了问题。

目前大中华帝国的工业总量虽然稳居世界第一,但是被7亿5000万人口一平均,人均数字就不是那么多了——当然,在拥有了半个地球之后,各种各样的资源人均一下也不是那么少了。所以未来的大中华帝国实际上也不需要通过外贸获得多少外部的资源,出口工业品的意义除了积累没有什么大用的金银和外国纸币,也就是让国内的资本家发财了。

“除了立足于内部,我大中华的工业还有别的出路吗?”朱济世淡淡地道,“现在是7亿5000万人,将来早晚是15亿甚至20亿人……如果按照英国的城市化率,至少有10亿以上的城市人口,工商之繁盛将是现在难以想象的。如果不能依靠内部市场,全世界哪里还有市场可以消化?而且我们把商品卖给外国之后,打算换取些什么呢?我大中华帝国都已经占了半个地球,什么资源没有?而且还拥有北美的天选之国,农产品也不可能短缺。我们还需要有什么呢?”

难道是花花绿绿的纸?

“父皇说的是,看来将来我大中华帝国的工业品也只能靠内部市场消化。”朱国雄并没有露出什么忧虑烦恼的表情,“好在我大中华诸国需要建设的地方还有许多,数十年之内是不会有过剩之虞的。”

“的确如此。”朱济世微笑着点头。

有半个地球的土地、资源,自然就有半个地球需要建设。真不知道要砸多少亿吨的钢铁、水泥下去,才能把半个地球建设起来。现在考虑生产过剩,的确有些为时过早。

“不过恩格斯在社会主义英国实行的办法,咱们还是要留心观察,必要的话还需借鉴一二。”朱济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茶盏抿了一口,“朕要看看,他能用什么办法,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让3000万甚至是4000万英国人过上均富的生活。”

“父皇是觉得半个地球对于7亿5000万或者是将来的15亿、20亿华夏子民还是不够大?”

朱济世轻轻转动着茶盏,点头道:“目前社会主义的理论只讲过剩而很少触及不足……工业生产是会过剩的,但是资源、土地从长远来说还是不够的。”

20亿中华人如果想要过得和后世3亿美国人一样浪费,半个地球的资源的确不够,不过这也不是朱济世眼下需要操心的事情。

“皇儿,你国卫弟从印度回来了,你可曾见过他?”朱济世放下茶盏问道。

朱国卫是被芭伊女王带回应天的,因为在印度打了败仗,自然有点灰溜溜,不仅丢掉了国王宝座,连原先的侯爵都没有了,现在正在家里思过。而且还有些看破红尘的意思,整天往应天大昭寺里跑和长驻应天的第十一世达赖喇嘛凯珠嘉措混成了忘年交。据说还想在应天大昭寺出家当和尚,呃,是活佛……

“儿臣见过国卫了,国卫现在颇有佛性,据达赖喇嘛的奏章上称,国卫弟很有可能是玄奘大师转世……”

“唐僧?”朱济世扑哧一笑,摇摇头,“达赖喇嘛是《西游记》的戏码看多了吧?”

十一世达赖喇嘛打小就在应天长大,也没有什么大事要他操心,纯粹就是个享福人,平身最大爱好就是听戏。应天大昭寺里面还养着徽班建着戏台,平时最爱看的就是《西游记》题材的戏码,据说还喜欢亲自上台票戏演唐僧。

朱国雄皱着眉,“不过国卫弟似乎也有点相信……据说他对那烂陀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和儿臣见面的时候还提出想在大明各地募捐些钱去重修那烂陀寺。”

“呃……”朱济世想了一想,“你和他说过让他当爪哇王的事情了?”

“已经说过了,不过国卫好像不是很感兴趣,他说自己不会当王,恐怕会令父皇失望。”

朱国卫不会当王是肯定的,要不然也不会把大理王的位子丢了。

“倒也诚实。不过爪哇王还是要他去当的……不会当也没有关系,因为爪哇的大政需要由大明朝廷指导,他这个王只管传播佛教、儒学就可以了。这他总干得了吧?”

朱国雄皱起眉,“父皇,只怕也不容易……现在菲律宾、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各处的土著正被一船一船的运往爪哇岛,加上爪哇岛上原有的土著,可能会聚集起3500多万人口。其中大部分是信奉真神的,小部分是信基督的,相信佛教的几乎没有。至于儒学就更难在爪哇岛推广了,因为这个岛上连认得中文的人都不多,何况儒家经典?”

“不容易也要去做,真神教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难道做不到吗?”朱济世停了一下,喝了口水,继续说道,“我大中华不仅有儒有佛,还有刺刀还有枪炮,还要在爪哇岛上驻兵30万……无论如何都能将3500万土著管理得服服帖帖!昔日荷兰人在整个荷属东印度都未必有3万驻军吧?”

朱国雄想了一阵,对朱济世摇摇头,“父皇,南洋土著生性疏懒,管治倒是不难,但是要他们做事情也不易。”

“那就像曾克·奥巴哈皇帝学习,让华人农场主进去,把爪哇岛上的土地按照10000亩为单位低价出租大明的农业公司经营,附带条件是雇佣土著进行农业生产,一家农场分配300户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