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说他们手上还能抓到些军队?”朱济世皱皱眉,“可朕听说沙俄皇室不得人心,连彼得堡市民和近卫军都不拥护他们。”
“俄国近卫军向来靠不住,而且欧洲国家的首都民众都喜欢闹事……他们大多是无产者,几十万上百万聚集在一起,如果是太平盛世还好。可要是遇上什么动荡年月,生活没有了保障就很容易被人煽动闹事了。”
玛丽亚·克莱门蒂娜自己早年就出资赞助过巴黎人民造反,说起这事儿来当然头头是道。
“因而欧洲各国王室,大多不会把首都的工人阶级当成统治基础的。在他们看来,地主和农民才是国家稳定的基石。俄国之所以会如此动荡,就是这个基石出了问题……废除农奴制改革没有改好,让俄国缺乏高效的农业和可以充当社会稳定基石的农场主阶层。所以在仅仅动员了几百万人参军的情况下,就让俄国国内供应陷入了紧张,给俄国民意党提供了起事的良机。
不过俄国各地农民对沙皇政权的支持程度是大不一样的。在人口集中的黑土地区,土地矛盾尖锐,农村公社大多在民意党及其盟友的控制当中。而在人多地少的西西伯利亚,土地根本不是问题,因而沙皇在农民中的支持率很高。这可能是亚历山大大公选择西西伯利亚为据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朱济世皱眉听完了玛丽亚的分析,沉默了一会儿,“……看来要把这个亚历山德拉女皇搞到手也不是那么容易。那么我们直接出兵占领西西伯利亚呢?有可能办到吗?”
“西西伯利亚有好几百万俄罗斯人,占领那里容易,要长久统治却有难度。”朱国雄摇摇头,“所以儿臣的想法还是扶植一个西伯利亚王国当缓冲,和西华一起成为大明西方的屏障。”
“这样……这样也好。”朱济世思索了一下,“只是亚历山大大公能接受吗?”
朱国雄摇摇头,“儿臣的想法是先支持亚历山大大公复国,让俄罗斯人自己消耗,再叫西华出两个军声援一下。如果能让亚历山德拉女皇复国,我们就在西西伯利亚割点地盘。如果不成,亚历山大大公和亚历山德拉女皇也就只能依附大明了。”
第1514章 民意党服软了?
巴黎,凡尔赛宫。
罗马帝国奥古斯都拿破仑四世正在等着前线的消息。
发了两年战争财的拿破仑四世忽然发现别人的世界大战已经结束,而罗马帝国却陷入烽烟四起的局面里了。
首先开打的是南美洲,从巴西开始,现在战火已经遍及了巴西、阿根廷、巴拉圭河乌拉圭。而且战局居然对罗马相当不利,在巴西北里约格朗德州加冕为巴西国王的亨利·波拿巴打仗的手艺明显不能和他二大爷拿破仑一世还有表弟朱胡安相比。在朱胡安大显身手的时候,他却在节节败退,连吃了不少败仗,带去巴西的墨西哥外籍军团损失惨重,只得向马蒂尔德和拿破仑四世求援。
拿破仑四世当然知道自己的异母兄长不怎么会打仗,只得一方面调动西班牙军团和葡萄牙军团的部队飘洋过海去支援亨利·波拿巴;一方面催促马蒂尔德出兵帮亨利·波拿巴解困——实际上就是让朱胡安赶紧去南美指挥平叛。
马蒂尔德这次倒是没有再迁延,十余日前就任命朱胡安为墨西哥军总司令兼任南美前线总司令,带着一个精干的前敌司令部乘坐墨西哥号战列舰前往北里约格朗德州的纳塔尔,接管了整个南美战场指挥权了。不过在接管指挥权之后,朱胡安却命令全线收缩,放弃了不少位于前沿的据点,暂时脱离了和叛军的接触。似乎是想先整顿一下部队,然后再发动进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再次展开行动?
其次开打的俄罗斯方向的“干涉作战”。这次是罗马东帝国的大军亲自上阵,出动了20万人的干涉军,出兵已经一个多月。因为是干涉军,自然需要有俄国的合法政府邀请,要不然就不是干涉而是侵略了。
可是让拿破仑四世感到为难的是,从彼得堡城中逃出来的俄国合法君主亚历山德拉女皇并没有前往临近的芬兰,而是在她的叔叔亚历山大大公保护下先去了阿汉格尔斯克,然后走海路去了西伯利亚——这不是摆明了不信任罗马,宁愿去依靠中国吗?
不过还好,亚历山大大公在到达阿尔汉格尔斯克后还是发电指示驻罗马的大使向罗马帝国提出干涉请求。当然,他不提出罗马还是要干涉的!同时,这位俄国摄政王还命令留守君士坦丁堡的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大公配合罗马干涉军的作战行动——这座俄罗斯帝国的第二首都并没有落入民意党之手。
君士坦丁堡在过去十多年间一直是俄罗斯帝国重点开发的地盘,周围包括俄属小亚细亚农村的土地都分配给了来自俄罗斯的移民,也没有实行农村公社制度。另外,君士坦丁堡因为紧挨着地中海,很容易得到罗马的援助,没有发生食品供应严重短缺,所以沙皇在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围还拥有大批的支持者。
在亚历山德拉女皇的叔祖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大公的配合下,罗马军队倒是很轻易的进入了君士坦丁堡。不过拿破仑四世并没有见好就收的打算,而是下令罗马干涉军在海军的配合下长驱直入去占领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军事要塞塞瓦斯波托尔。
“陛下!捷报!捷报啊!”副官长亚历山大·瓦莱夫斯基(拿破仑一世的孙子)奔走进来,兴奋之色溢于言表,“塞瓦斯波托尔落入我们手中了,驻守在那里的俄国黑海舰队宣誓效忠女皇了!这一回通往基辅的大门已经敞开了!”
“哦!太好了!”拿破仑四世霍然而起,进展如此顺利,让他都忍不住喜上眉梢,“现在有多少俄军站在我们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