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页(1 / 2)

“妃暄,过来,我今天刚写了一首诗,你看如何?”辰凌轻轻一笑,伸手想牵墨妃暄,但是转念一想,这等仙子,关系尚未那么深厚,可别惹得她反感,于是手在半空滞了一下,向外一引,改牵手为引路。

“请!”

墨妃暄的修为,眼力何等高明,心思何等缜密,已看出储君的手势,这简单一系列的举止,却让墨妃暄瞬间明白储君的心意,心中一柔,也没说破,跟着他身侧来到御书桌前。

这张柚木长桌,雕刻着龙纹盘玉案,桌面摆满不少书简、奏折、纸张、山河细图等,压在砚台下,有一张墨迹已干的竹纸,这是白家最新制造出产的竹子材质的纸张,比前面粗糙的宣纸,更加细腻有质感,而且有纸张的清香。

墨妃暄拿起竹纸,看着上面的诗词字迹,龙飞凤舞,笔力刚劲,轻声念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首传诵千古的名作,主要是写亡国之君,被俘之后,怀念故国的心情,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通篇一气盘旋,波涛起伏,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

墨妃暄读完,想到燕国的时局和储君的处境,深深一叹,心灵震撼,诗词之所以称为文学,因为它有穿梭时空,撞击心灵的审美效果,这一首,无疑是其中经典之作。

辰凌目前所居的燕地,毗邻渤海,曾经虽然也是燕国的疆域,但地处偏远海边,几乎少有人迹,并非燕国的核心国土,而燕国故土,都在齐军铁骑之下,烧杀抢夺,欺辱燕人,王都蓟城,皇宫雕栏玉砌,此时都是敌军歌舞欢酒的地方。

“储君,放心吧,我墨家一定会帮助燕国,赶走齐军的!”墨妃暄虽然淡雅如仙,但是仍是一位少女,心肠较软,深有感染后,顿时要大力援手。

“实不相瞒,我已打算在入冬第一个雪夜,就要发动反击了,看天气,用不了几天了。”

“哦,雪夜袭城?储君有详细计划?”

“不错,我已经打算派出精兵和特征作战队,雪夜时候在辽东城内先放火烧掉齐军城内粮草,使得齐军大乱,然后偷袭城门,打开城门放入骑兵,在街道驱赶,把齐军赶出城池,逃往途中再进行伏击,重创辽东的五万守军!”

“储君有多大把握?”

“九成把握!”

墨妃暄柳眉一展,说道:“那好,此行我带来两千墨徒剑手,就在燕地途中,可以辅助你们行动。”

辰凌坚定道:“那不如这样,让墨徒不必来辽东城了,直接散去北面渔阳和东北襄平城内,等拿下辽东城,我军会迅速反扑,到时候派人联系两城内的墨徒,一起在城内发动哗变,火烧粮草,放走战马,城内大乱,配合我军在外面行事,里应外合,大破齐军!”

第0223章 半步武圣

墨妃暄和辰凌又一次秉烛夜谈,从微积分、算术指数学,到社科理论,万有引力,又到畅谈天下大势,诸侯林立,统一是未来的历史发展趋势,各个方面,辰凌毫不隐讳地为墨妃暄剖析一番,听得墨妃暄连连叫彩,惊异连连。

这些知识,许多都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才出现的,经过两千多年的积累,不知多少能人异士投入其中,致力研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全世界的知识汇聚在一起,才有这些运算法则和定理推论,说出来后,即使自认为学术过人的墨妃暄,都觉得汗颜无比。

“储君,你说的对极了,只有以武止武,将来把诸侯全部统一,然后建立新的王朝,让百姓休养生息,传授知识,让人不再像奴隶一样生存,甚至不如草芥值钱,提高百姓的综合素质,打造有气节、有文化的国度。”墨妃暄坚定道。

辰凌回答:“这些我都想好了,先是复国,然后清扫燕国内的余党和其他势力,等国家稳定之后,就开始变革,推行新法,建立国子监学府,在各地建立小学和初中,由国家出资,教育免费,只要有燕国户籍的孩子都可以从小接受教育,学以致用,为国家效力!”

“十年之内,燕国大兴天下,到时候,逐渐吞并其它诸侯,建立一个华夏国,包容秦楚燕韩赵魏齐,宋鲁卫中山巴蜀等各国民族,广开民治,休养生息,实现天下大同!”

墨妃暄看着燕国储君,赞同地点了点头,说道:“墨家讲究‘兼爱’、‘非攻’,先祖墨子创立墨宗之时,就是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目的,‘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身为墨者要有[赴汤蹈刃,死不旋踵]的精神,也为了理想,摆脱命运,创立一个没有战争和烽烟的国度而自强不息。”

“如今天下大乱,礼乐崩坏,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十大宗派都已蠢蠢欲动,据说凤舞门也派了出类拔萃的弟子下山,打算扶持秦国,成为统一中原的霸主,我墨家自然要重振声望,辅助燕国,来实现大统的目标!”

“哈哈,有妃暄这句话,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