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回本了,想不到明星效应这么大,一场赛诗会,不但把烟雨楼名气打出去了,这一日估计赚了好多倍了。”辰凌面带喜色,看着周围外的观众,心中偷乐暗喜。
此时洛语嫣开口,声音如天籁般,说道:“语嫣不才,邀请各位名士嘉宾到来,是为了与大家谈论一种新诗体,众所周知,自商周起,数百年来,王礼天下,尊崇诗乐礼仪文化,中原有诗之经,数百诗文,涵盖风雅颂,流传至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大才女侃侃而谈,动之以情,讲述着诗文的起源和影响力,发展到后来,广泛应用在祭祀、朝聘、外交、宴会等大小场合,也是贵族之间施教的重点,特别是儒生,因为有‘孔子删诗说’,据说孔子曾进行删减、批注诗经,最后留下三百多首成《诗》,引作儒家经典文集之一。
其实诗经并非儒家人所作,而是商周数百年来,各地百姓集中创作,采集献诗,才汇成这部总集的。
洛语嫣又道:“最近语嫣依据诗之经与楚地民歌中,有四、五、七言不等的形式,加之最近收集了一些七言诗,因此推出这一种七言律诗的文体,比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七言诗,意境蕴藉,情丝婉转,寓意无穷,朗朗上口,极具美感。”
“数日前,语嫣已经规范了诗歌形式,如何对仗、用词、入律成诗,张贴出去,大伙可能也了解一番了,今邀请诸位名士聚首,欢迎各位拿出己作,让大家共赏,到时候由‘洛雨诗社’编辑成集,流传各地,掀起一场诗文风潮。”
“彩——”
不论场中名士,还是场外观众,都大声喝彩,为才女的创新思维,以及文学上的影响力赞赏不已,衷心喝彩。
辰凌暗暗点头,这大才女的口才和魅力可不是盖的,一呼百应,在这古代,重农抑商,世人还没有养成‘经济至上’‘一切朝钱看’的思想,民风朴实,学术开放,舆论自由,故此才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世。
世人对有学问的贤者、有才华的士子有一种崇拜,可不像他那个现代社会,有才不如有财,什么文学诗词都几乎被淘汰到边缘,经济为尊,世态炎凉,有学问,不如有房子和车实惠。
辰凌心中感慨:这才是一个精神饱满的世界,战国学风,源远流长,堪为中华一段鼎盛时期,不无道理。
洛语嫣眉目飘了对面的辰凌一眼,含义无穷,收回眸光后,嫣然笑道:“接下来,是赛诗会的第一轮,请在场诸位作诗,可依据自身感慨,胸中抱负,见景抒情等,题目自拟,诗文诗境皆上选者,可进入下一轮应景作诗中,开始吧,哪一位名士先来?”
在场众人相互看了看,含笑对视,都在瞧着谁先出场亮诗。
这时孟尝君身旁与之并肩而坐的青年起身道:“在下献丑了。”
众人望去,正是孟尝君最器重的客卿之一苏厉,青年才俊,与苏秦、苏代乃一门兄弟。
苏厉意气奋发道:“沧海云天一线宽,厚德载物念圣贤,济水一脉孕人主,心如海阔纳百川。”
他诗意是为了赞扬齐国,暗捧孟尝君为人主,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
“好!”众人鼓掌称好却不喝彩,虽然诗风大气,但因诗有奉承、拍马屁之嫌,不为真正高洁人士所喜,难堪绝品之列。
此时五旬已过的公孙衍起身,笑道:“老朽不才,也来作一首,遥想当年抚秦筝,两纵败北恨平生,笑颜鬓白古来寂,也无风雨也无晴。”
“彩——”
众人喝彩,比较推崇这一首,因为他的诗中,虽然没有圣贤、人主、沧海那等大气的词汇,但是追忆往昔,记叙自己平生,当年曾侍奉秦国,后来回魏后,发动两次合纵结果失败,直到晚年鬓白,英雄迟暮,却在第三次合纵上成功击败秦军,他的心境,变得无风雨也无晴,一种很平和的人生境界。
魏太子身边的张仪,看到老对手公孙衍作了诗,他也颇多感慨,起身赋道:“金戈铁马尽浮云,一言怒动天下分,三十纵横明月夜,尽知鬼谷是何人?”
他是纵横名士,三十年周转列国,名动天下,一言可让天下动乱,也能让天下平稳,感慨平生,最后一句,搬出了鬼谷子老师,这一切,都是老师的传授,语气中,颇有一些归隐心态和追忆往昔的意味。
“彩——”众人鼓掌,虽然世人对张仪人品并不看中,但此诗还是有些水准的。
接下来,同问鬼谷门徒,与张仪师兄弟的苏秦起身道:“在这里,苏某也小作一首,赠给燕国,饱受屈辱之后,浴火重生:‘日暮苍山远游人,国破青川欲断魂,一朝明主堂前坐,百废待兴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