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页(2 / 2)

辰凌微笑点头,踏脚一纵,整个人飞跃到六七米高的树干上,两人并肩而坐。

月光笼罩在二人身上,雾气迷蒙,光华流转,有一种脱尘的意味。

过了半晌,庄若水都不曾开口,不是不关心对方的处境,而是看了一眼,一切似乎都已经了然于胸,没有必要开口去询问,尽在不言中,无声胜有声,完全一种神交的感觉。

辰凌坐了一会,浑身舒坦,心境澄空,无瑕无垢,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道韵,在她身边,都受到了‘逍遥神游’的影响,整个人变得空灵许多,心如海阔,意如天高,思维似乎能穿越时空,反复在历史长河中定格。

一种玄而又玄,冥而又冥的味道,让辰凌淡定、澄净、如空、无忧……

有过了一阵,庄若水终于开口了,念出了一段经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辰凌的思维似乎跟着逍遥游的篇文,一起遨游四海,纵横宙宇,感到胸中忽然吸取了天地之气,灵魂穿越出了这片时空,任意飞翔,看到了一片有一片仙宫,光怪陆离的世界,五彩缤纷……

当庄若水全部念完,那股景象逐渐消失,辰凌才回过神来,恍如隔世。

他知道,刚才的景象,全部是自己的想象,并非真实世界存在,却被这篇经文感染,思维超脱束缚,任意驰骋畅想,但是给他开拓了视野和心境,有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壮阔之感。

辰凌忍不住问道:“师姐,刚才这是什么?”

庄若水平静道:“这篇是义父的‘逍遥游’文章,我在对你读之前,施用的‘逍遥心诀’,是一种淬炼人的思维灵魂的心法口诀,对一个人保持大道之心,向往无为圣人之境,有很大帮助,义父就是开创此诀,才最终突破圣人位的,修为直追春秋老子。”

辰凌谨慎点了点头,庄子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人物之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最强的诸子之一,道家创始人之一,与老子起名,后世并称老庄。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一生充满传奇,只可惜自己与这位挂名师傅,只见过一两面而已,相处时间不长,没有亲身感受古代圣人的传承迷津,深以为憾。

庄若水继续道:“这部心诀,并非什么武功心法,而是一种哲思,对于悟道更有大用处,义父他追寻古代圣贤,三皇五帝以及昆仑练气士的脚步,西出函谷关,踏上了另一方世界的星空路,没有终点,没有回路,逍遥心诀,今日我代义父亲口传给你,希望你能有所领悟,不求成仙做圣,却能冷静心态,在危机关头,保持一线澄明,万事皆有转机,逢凶化吉。”

辰凌暗自重视起来,道家是古代学说中,最为神秘玄奥的一门学派,对‘道’的研究,直到后世,专家们也没有真正研究明白,老庄说的‘道’究竟指的是什么?

众说纷纭,各解其词,只要思想境界达不到,永远无法体会,那是一种哲学的思维逻辑,一种敞开胸怀,与自然大道接近的心态,后世许多所谓的专家,为了学术出名,为了出书赚钱,为了哗众取宠,为了博得眼球,都以自己的浅薄理解去分析,能与庄子的心态一致吗?

还没有摆脱红尘与物质名利的人,妄说能把老庄思想研究透,无疑是掩耳盗铃,痴人说梦。

辰凌跟着庄若水,默背着一段逍遥口诀,同时接过了一份手札,上面都是庄子亲笔批注的经文,竹简刻成,篆字龙飞凤舞,活脱简上,一笔一划,似乎有自己的生命一般,布满道纹。

“这是,师傅的亲笔手札……”

辰凌心情激动,热血澎湃,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是庄子所刻,这就足够分量了。

他并不求长生,也不求修仙,而是要踏踏实实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革鼎中原,用自己的思想,来逐渐改变战国的格局,推动历史的发展,其中艰难重重,困阻很多,心境很重要,遇到头疼难断的问题,默念一会逍遥心诀,使自己神游天外,心如澄净。

“师姐,你对我真好!”辰凌满脸感激,盯着对方洁白无瑕,完美无缺的脸颊,真情表露。

庄若水依旧平淡如水,轻轻道:“应该的,你是我师弟,除了义父,我最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