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页(2 / 2)

盟约散会后,各自回应,派出精锐斥候部队,把割占齐宋领土的协约,备份一个,火速送往自己王城,好让君上提前知晓,普国同庆。

接下来的几日,各路人马陆续离开,前往自己割占过来的领地上,留下守军,并积极构筑防御工事,划开边界,整理当地的民户,防止民变暴动等等,其余大军用不了那么多人,就凯旋而归了。

十日之后,燕国就派来了一批文官武将,这些文官主管地方政事,编户入册入、丈量土地、统计人口、治理当地治安、通化齐国百姓的事,马上就要入冬了,齐鲁大地上,好多难民,需要救济,要提前储备粮食和熬冬的物资,争取民心。

武官们都是从军校新毕业的一批学生,被分到城邑,跟随文官一起,一文一武,一个做县丞,一个做县尉,组织地方政体,尽快有效运作起来,除了守卫军外,在乡野还招募了一些当地的男丁,充当乡勇之士,负责保卫本村治安。

相比之下,其它诸侯的行为就粗暴简单多了,几十座城邑,留下副将、都尉驻守,把城内的好东西,不管是衙门府的,还是商贾、百姓的,都抢掠一空,然后运往本国,至于乡野老百姓,觉得他们贫穷,掠走一些奴隶,也就不管他们死活了。

这样一来,天寒地冻,没有了粮食熬冬,一些齐地难民们,纷纷向燕国割占的地盘靠拢,那里不但不抢百姓的口粮,还救济贫困者,简直比齐国人自己当地方官时候,还要有人情味。

特别是一些孩童,可以有免费机会去燕国留学,一些家里养不起孩子的农户,都把孩童交出来,登记入册,然后一批批齐国孩童,被送往燕国制定的一些学校去就读,这是燕文化最厉害的攻势!

相信数年之后,这些孩子长大,都不觉得自己是齐人了,深深被燕文化洗礼。

寒冬来临,各路大军开始纷纷凯旋,赵军人马也开始北归了。

赵主父赵雍,马服君赵奢,还有公子章,大将赵袑等人,率领五万大军回到了赵国边境。

出征十万,死伤三万人,还有两万驻守在了割占的齐地领土上。

回到边戍大营,留下四万大军继续镇守边防,以防齐国之地发生兵变暴动,毕竟刚占领不久,百姓的反抗意识还很大,要时刻提防着。

逗留数日后,大将赵袑留下来镇守边关,赵雍携带赵奢、公子赵章等人,在一万精兵的护送下,向邯郸城进发,还有两个月就岁末了,他们要回都城过除夕年,所以不在边城多住了。

赵主父要凯旋回京的消息,传到王宫之后,储君赵何,立即召开秘密会议,筹备着沙丘兵变的事宜。

丞相肥义、大将高信、皇室旁系公子的赵成、将军李兑、九卿大夫楼缓、客卿功曹郑安平等十来人都凑齐在了一起,密谋商定细节。

“人手都安排好了吗?”赵何问向大将高信。

“回储君,都安排好,三万外调来的精兵,已经驻扎在了沙丘附近,为了掩人耳目,这次调动,没有惊动任何太尉院的人,而且夜行昼宿,行动极其隐蔽,没有人知晓。”

“那就好!”赵何放下心来,对着李兑、赵成等人道:“宴请的牛羊菜肴和酒水都准备好了吧?”

“回储君,已经准备妥当,明日出发,两日后抵达沙丘行宫,可以在那为赵主父还有公子章们庆功,接风洗尘!”李兑似笑非笑地说道。

赵何虽然年纪小,但自幼就被教给不少宫廷相斗的典故,因此也知道这次谋变,就是要消灭公子章一派系的人,让他们无法再夺回王权,甚至赵主父要把赵国一分为二,各自为王的想法也行不通。

赵国未来只有一个君王,那就是他赵何!

郑安平在一边继续加火道:“赵主父戎马扬鞭,纵横边塞,消灭中山国,驱赶胡人,推行变革,何等果断之人,偏偏到了宫廷之争这里,竟有意要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做代王,与储君平起平坐,真不知赵主父是怎么想的,这不等于三家分晋,事后还不是两个诸侯国,相互拼个你死我活!”

他这样一说,密殿室内的十来人,都觉得赵主父的想法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