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龙谦尚在返回广东总部的路上。
留守蒙山军肇庆总部诸将在接到龙谦广西来电后,顾不上探求第二师发生的兵变,当机立断研究了举事事宜。之前,参谋处——如今的蒙山军总参谋部(有点名不副实)已经拿出了两份行动计划,一份是占领广州建立北伐大本营的计划,另一份当然是主力分两路北进,直取武昌的军事行动方案。
北伐的前提是彻底控制广东,这项重任落在了王明远身上。
需要指出的是,龙谦离开广东奔赴广西时,指定副总司令王明远负责广东全局。在龙谦心中,王明远虽缺少捷才,却忠诚可靠,处事稳重,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性格。有他在,大本营可保无虞。另外,广东拥有兵权的诸将几乎都是王明远的老部下,不存在指挥不畅的问题。
接到龙谦来自广东的电令,王明远召集司徒均、封国柱诸人秘密商议行动步骤,确定后王明远慨然说道,“没有时间了,真不能等司令了。咱们干起来吧。司徒,你专务北伐大计,统筹全军出动之计划,国柱,你的第一师立即行动起来,胡宗玉交给你,将你驻兵之州的保安团全部解决掉。广州之事,我负完全责任!”最后他对已入总部就任高级参议的洪粤诚拱拱手,“洪先生,反清檄文就拜托先生了。司令已有明示,不需等他看了。拟就立即通电发出吧。”
洪粤诚毕竟是文人,可没有这三位虽然年轻但经历复杂的蒙山军大将举重若轻,手上干着惊天动地的大事,说起来好像简单之极,仿佛踏春郊游一般。
“洪某敢不从命!只是担心不合司令的心思。另外,通电全国,也需你们占领广州才能做到。”
“这个无须担心。”王明远微微一笑,显然成竹在胸。
封国柱哈哈大笑,“也不怕你笑话。我虽识得几个字,哪里比得上洪先生满腹经纶,胸中自有锦绣文章。这檄文嘛,不过就是个布告,给天下人讲讲我们为什么要反朝廷就是了。嘿嘿,自从十几年前跟随司令,俺就认定司令能成事,司令干皇帝,肯定比满清鞑子强的多!跟蒙山军干的,荣华富贵不会少,跟蒙山军作对的,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看看够不够做俺们的对手!”
洪粤诚一惊,龙谦可是明确讲过自己绝不称帝的,怎么这位封师长说出龙谦要做皇帝?这可不是含糊的,檄文虽是布告,却是对天下人的承诺,岂敢出尔反尔?
“封师长,司令可是不止一次对洪某说过他绝不称帝的!”
司徒均一笑,“莫听封师长胡言,不过是开个玩笑。檄文决不可写入司令称帝的话语。”
这是绝大的关碍。洪粤诚虽然狂放,但在这等大事上也不得不谨慎,史书翻遍,谁不是为了自己坐江山?虽说西风东渐,泰西多有共和立国者,同盟会这些年更是高举建立民国的大旗文攻武举,可是龙谦这样手握强兵的军阀究竟是怎么想的,洪粤诚被封国柱的一句话搞糊涂了,“是不是等大帅回返再说?”
“司令说了不要等,举事在即,名不正则言不顺,洪高参便动手起草吧。司令绝不称帝,这个我清楚。无须顾虑,决不可写入称帝以误司令终身。其余的,你与参谋长计议便是,但文辞尽可直白一些,最好让百姓都听得明白才好。告诉大家,蒙山军推翻清廷,为的是天下百姓,泱泱中华!”王明远一句话定了调子。
洪粤诚投靠龙谦半年余,早已熟悉了龙谦手下诸位大将,对王明远的印象是忠厚朴实,并无多少才气。今日才晓得龙谦将广东大局托付此人,算是目光如炬。干大事须有担当,草莽中自有英豪,换做自己,绝对不会像人家这样笃定,连自己主公的前程,谈笑间便决定了。之前还因王、封等人出身低微而轻视其人的念头,在这个晚上洪粤诚算是服气了。
“遵命,洪某这就去办。”洪粤诚笨拙地向王明远敬了个军礼。
第十节 勘电一出天下惊(二)
7月27日晚十一时半,广州被王明远控制,事件被称作“广州首义”,7月27日也被当做了反清武装起义纪念日。
对于广州的1909年7月27日,显然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历史文献汗牛充栋,而且,时间愈久,记述愈为详尽。反而有着珍贵历史文献价值的当事人日记却极为简略。
一些当事人日记被后人献出,捐给了历史文献馆,成为研究建国史的重要资料。历史学家们发现,公布的正史与当事人的日记对比,充满了矛盾之处。
王明远率领特种大队及第一师骑兵营飞兵入广州城,在“反正”的广州保安团、留守的蒙山军总部警卫营的配合下几个小时内即占领将军府,攻克满城,广州将军凤山自缢身亡,千余满兵缴械投降,兵不刃血占领广州,两广总督周馥反正,出任广州军政府总督,其总督府标营开营门欢迎蒙山军……广州藩库、军火库、铸币局、电厂、自来水厂、电报局等重要部门旋即被控制,广州百姓涌上街头,欢迎蒙山军总部返回广州。广州之光复,打响了武装反清的第一枪……次日,蒙山军总部发出了“勘电”,天下震动……
这是写入共和国大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关于广州首义的描述。当然,大学、中学以及小学历史教材会有篇幅的不同,但关键的记述是一致的。
但私人日记却有着不同的记载。
王明远广州首义的关键是掌控广州保安团。这是唯一可以与王明远手里不足两千兵力对抗的武力,保安团接受蒙山军的番号,加入到对总督府、将军府的占领或攻击中,清廷失去广州成为定局。
史小毛,直隶河间人,生于1887年,是北洋第一镇管带(营长)林凤桐的小同乡,在直隶加入北洋军,担任林管带的勤务兵。1908年底,林凤桐被凤山调入广州出任广州保安团团长,史小毛跟随长官来到广州,是7-27首义的见证人。7-27之后,史小毛所在的广州保安团正式纳入蒙山军南方军编制,番号为三师七旅十九团,团长即王明远带来的刚从黄埔武备学校调回的教官张梓瑜,他是王明远的老部下,也是蒙山军老兵,在反李纯围剿时是身为营长的王明远卫兵。十九团参加了北伐,林小毛在武昌战役中获二等英雄勋章一枚。1910年夏提升为排长,进入军官序列。1911年入黄埔军校学习步兵,1914年青岛战役时为连长,身负重伤残疾退伍,转地方工作,退休前的最后的职务是保定市民政局长。念过私塾,上过军校的史小毛从投军之日便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他的日记,尤其是1909年-1914年的日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