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页(1 / 2)

“你家大帅将如何处置皇室?”

“这个,大帅确实未曾提及。方某不敢欺瞒前辈。不过,大帅下令占领京师之北方军妥为保护皇宫王府,秋毫无犯,更不许北方军进逼保定,是不是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呢?如果前辈心里放不下故主,闻听前辈此间便有电台,可以立即去电请示,大帅深谋远虑,当有定计了。”

“也罢。听说徐世昌及段祺瑞已奉鲁山将军之命前往保定了,这本不是袁某应当置喙之事。罢了,罢了。老夫可以发出通电,杏城,还是有劳你啦,你去拟一封通电,请鸣皋先生审阅后即刻以我个人名义发出罢。”

谈判的要点都妥了,方声远大喜。站起来对袁世凯深施一礼,“前辈审时度势,造福万众,方某在此深表谢意,深表钦佩。”

“罢了,罢了,”袁世凯起身还礼,“说起来老夫对于你家大帅才是佩服万分啊,无论是治军打仗还是经济地方,老夫望尘莫及。便是鸣皋先生,老夫内心也极为钦服。山东一战,让老夫知晓天外有天,鲁山将军不畏日军,大张我中国军人的志气,更令老夫感佩万分。江山代有才人出,不服不行了。哈哈,鸣皋先生远来是客,克定,你速去安排,为父要陪方先生好好喝几杯。”

袁克定答应一声出去了。杨士琦也跟了出去,他是去起草袁世凯的通电了。当即,方声远拟写了与袁世凯谈判的结果,用袁世凯带至洹上的电台发给了山东,由山东转发总部,并抄送北京。

午间袁世凯设宴招待方声远,酒席尚未结束,龙谦署名的电报已至,完全同意方、袁所商定各要点,并问候袁世凯安好。袁府上下更觉喜欢。

这就是政治。各取所需妥为让步是成熟政治家的标志。袁世凯认定大势已去,安全自身就成为了最高目标。他很清楚,龙谦当国,绝不会启用自己了。但自己一手打造的北洋军得以保存,等于给自己上了一道最可靠的保险。当即,袁世凯指示杨士琦发电给衡水冯国璋,告知与方声远谈判结果,以安军心,“鸣皋啊,你可以请示你家大帅接管衡水了,华甫、芝泉诸人对于老夫的话,至少现在还是听从的。”

“这个不急。以方某看,我家大帅的目标也就剩了东南了。若是东南也像袁先生这般高风亮节,使国家早日平息干戈,该有多好?”说罢方声远连连摇头。

对此,袁世凯不予置评。

当日下午,袁世凯在洹上村发出通电,号召全国各党各派认清形势,服从蒙山军的领导,早日平息干戈,共同建设新中国。

这封通电的发出,标志着北洋作为晚清政治军事舞台最为强大的北洋派系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亦标志着袁世凯个人政治生命的终结。更为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中国北方向蒙山军正式投降了。果然,通电发出的三日内,山西、陕西、河南甚至安徽等省先后宣告接受蒙山军的领导。

唯一与蒙山军抗衡的就是建都于江宁的中华民国政府了。

第六节 武昌(一)

南方军攻占武昌的战斗并不算激烈,只是在汉口有短促的激战,古小林第七旅部队横渡长江,与据守汉口的第二师第四旅(原黎元洪混成协四十二标)发生交火。四十二标的抵抗是自发的,并不算有组织的战斗,一部分忠于民国政府的军官控制的部队在刘家庙、俄租界附近与渡江的七旅十九团、二十一团部队交火,几发迫击炮弹落入租界,事后引发了俄国领事的抗议。民军的抵抗迅速被粉碎,民军部队或者缴械投降,或者脱去军服丢掉枪械逃散了。而在汉阳方向,南方军第七旅二十团、第三旅八团基本没有遇到抵抗,被黎元洪重新掌握的第二师第三旅(原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一标)放弃抵抗,整体向蒙山军投降。汉阳钢厂、军火厂基本完整地落入了蒙山军之手。

黄兴再次逃脱。估计是走陆路潜往了江宁。但宋教仁、谭人凤、孙武等人均落入蒙山军之手,或许他们本就不想走。

至9月27日,武汉三镇已基本在蒙山军的控制之下。

龙谦获悉武昌已经占领,洪粤诚已获安全,命洪粤诚负责组建武昌军政府,龙谦自领大都督,立即恢复武昌之秩序,迎接蒙山军总部的进驻。

电文发出的同时,留驻长沙的蒙山军总部分批出发,迁往武昌。

龙谦在离开长沙之前,与山东军、北方军主要指挥官们就组建全国性的临时政府以及选择首都进行了一番函电交驰的讨论。宁时俊、陈超、鲁山、石大寿均建议龙谦立即北上,以北京为中央政府所在地,因芦汉线已经控制于蒙山军之手,交通问题已然解决。自武汉北上,总部可以乘坐火车了。

圆满完成联络袁世凯使命的方声远也持同样立场。方声远看的比鲁、宁、陈、石等人更远一些。方声远以为,建都之地,不外北京、西安及江宁三地,因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的重心东移,西安已经失去了建都的基本条件——它离军事政治的核心区域太远了!比较北京及江宁,北京的条件更好一些——有现成的办公场所,外国驻华使节均在北京,更主要的是,北京是满清二百余年的都城,旗人及拥护满清的力量相对雄厚,又是北洋的大本营,蒙山军总部及中央政府进驻北京,以其为首都,可以震慑反叛,以利安定。

叶延冰及封国柱建议将首都设在济南。认为山东乃蒙山军大本营,民心早附,工业基础又好,而且,建都济南,可以安抚为夺取全国政权付出重大牺牲的山东民众。

王明远、洪粤诚却建议将首都设在武昌。武昌位于南北交通的枢纽,湖广为天下粮仓,又有张之洞数十年苦心打造的工业基础,具备建都的基本条件。俩人不约而同地提出另一个重要理由,即组建中央政府需要一个过程,万不可学习孙文的办法——那本是一个笑话。王明远认为需要实施一个时期的军事管制,待全国局势基本稳定,公开的反对派基本被消灭,然后再从容建立中央政权机构。王明远认为这个时间至少需要两年,洪粤诚则认为需要一年足够。武昌可作为蒙山军总部驻地,待条件具备,再从容议定首都的所在。

龙谦当然也问了司徒均的意见。司徒均一贯是从军事上考虑的。因此司徒均赞同将首都定于北京。除了方声远鲁山等人陈述的理由外,司徒均认为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在北不在南,将政治中心设在北京,有利于稳定北方局势。为此,司徒均详细阐述了他对于东北、西北以及蒙古地区的军事展开,认为蒙山军必须将大批部队调入北方,建都北京更有利于军事问题的解决。司徒均甚至认为,应当立即将北方军的一个师调回东北,展开于吉林、黑龙江一线,目前关东只有降将张作霖一个实力很弱的二十一师太单薄了。

龙谦没有表态,他虽有自己的看法,但还是需要好好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