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份才是大事。”韦白故作神秘,“召武啸星班师回朝。”
“哦?不久前才命武啸星追击匈厥古,现在又要他回朝?恐怕会乱了军心。”我皱了皱眉。
“于军一道,愚兄并不了解,只是武啸星回朝,圣上显然是要拿昌平王开刀了。”
“何以见得?”虽然我知道圣上要动昌平王,却也想知道韦白的看法。
“昌平王不知检点,常以皇叔老臣自居,指点朝政,甚至有一次公然在朝堂上说:‘废立之事,何足挂齿?’。是故圣上登基便要亲征,不能不防他一手。”韦白顿了顿,“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文武百官有大半是昌平王的党羽,听说圣上曾有言道:‘卧榻之侧,怎容他人酣睡?’”
我微微颌首,道:“八万禁卫军和五万御林军,十三万大军,外加京师墙高楼固,圣上不会下硬手的。”
“那子阳以为,召回武啸星是……”
“威慑!圣上要用大军镇住昌平王。”说完,我突然想到,师父一直跟在圣上身边,那调动四军的命令想是师父下的,师父是否另有深意呢?
“武啸星不能回朝!”我心中一闪,师父要四军出击,正是为了让李哲存不起疑心。剪除李哲存,绝对不能大张旗鼓,朝局不稳,国之大祸。
到大政殿共有三门,左侧的宣德门,右侧的镇威门和中间的黄龙门。宣德门走文官,镇威门走武将,黄龙门是天子之门。一切都是以京师为样板,甚至连门牌上的四爪金龙都一摸一样。
我虽出身军营,也是文官,和韦白等人一起走宣德门。韦白的人缘看来不佳,少有同僚和他打招呼。
大政殿门口,文臣武将分成两班,左右分立。我一个人坐在轮椅之上,十分突兀。武将班中,已经有不少目光投了过来,只是天色灰蒙,认不准人。
“圣上口谕,赐行军司马明可名坐。”内侍先宣了一道圣谕,接着鸣钟上朝。
大政殿前的台阶有十五阶之高,乃是象征太祖皇帝十五年得大统。
两个黄门卫士把我抬了上去。
文武百官侍立两旁,直到天色转亮,圣上才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子长拜,山呼万岁。
“众爱卿平身。”年轻的天子正坐在龙椅上,道,“宣读圣旨。”
有个宦官站前一步,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原西域都护李彦亭……”
三道圣旨,果然和韦白所言,分毫不爽。我的心沉了下去,圣谕难改,武啸星的班师恐怕谁也阻止不了了。
第三十八章 弹劾
“众卿家有事启奏,无事散朝。”内侍宣读完毕,例行问道。
“臣御史蔡真,有事启奏。”在我之前十余人,站出一个身体微胖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