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也看过杨士勤父子的画像,他那儿子虽说不省心,但杨士勤还是有几分根骨的,这事儿能不能成,还得看看杨士勤这位正主的态度。
调来杨士勤的奏疏一看,就一份儿还是哭穷的,云南的铜课凋敝,道光皇帝是清楚的,可凋敝到什么程度,他还真不清楚。
杨士勤的折子里,所说如果属实的话,将德昌铜课划拨给云南,也不是不行,但兹事体大还得细细的考校一下。
道光批了杨士勤的折子,把贺长龄、宝兴对战的折子丢到了一边,一份彻查云南铜课现状的谕令也发了下去。
贺长龄那里激战正酣,杨家上下却为年关忙活了起来。各大马帮、茶山的管事,杨士勤的一帮老兄弟,齐聚昆明武庄。
这年关也是一年之中,杨家过得最大的节日,不走马帮、百货不出,十几天的时间,可是杨家上上下下最为轻松的日子。
杨家马帮的管事,大多聚在了滇西大理一带,几十位管事,把一年的收支账目递了上来,茶山那边因为杨猛的建议,滇西的六大茶山,已经半数入了杨府,因为时机合适,杨猛的建议,就起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一年的收益极为可观,比去年翻了整整一番,三百多万的收益,不日就要押送到武庄了。
手里有了富余的银钱,杨士勤也是豪气大发,购置了将近二十万的云南特产,派到宜良庄园,让杨猛安排人手,在年关之前,送到广州的亲家那里。
岳父潘仕成这几个月也帮了大忙,杨猛这边本就准备了不少,加上老爷子这份儿,还有之前值几万的绿翠饰物,这批年货可到了四十万上下,外带着先期留在荔香园的一百五十多万,加上许给潘家的提成,这几个月单单在潘氏一家,就耗费了将近三百万两。
望着庄子里堆积成山的年货,莲儿也眯起了小月亮眼,秀秀气气的写完了家书,便央告着杨猛也给自己的岳父动手弄一封书信。
这个可把杨猛难坏了,提着毛笔歪七扭八的写了半页,算是交差了。
这信纸交给了莲儿,上面歪七扭八的大字,可把小丫头给乐坏了,带着鼻涕泡,这位大小姐成了杨猛的书童。
见小妮子笑话自己,杨猛也发了坏,一上午的时间,他就没住嘴,洋洋洒洒数万言的家书,把莲儿累的够呛,最后还是小妮子败下阵来,央告了一番,杨猛这才住了嘴。
正好江树先那里也有了成果,这批年货就顺着新开的水路,发往广州城,一是时间短,二是让新招的船工熟悉一下水道,这趟年货送完了,就该是大批的云烟顺流而下了。
年货刚送出去三天,广州城那边也来了消息,过不了几天,荔香园潘氏的大半人丁,将随着大批的进口货,从盐津铜道到达,看来这趟年货,一多半是白送了,搞不好岳父那边还得耗费人力,将大半的东西运回来。
这通讯是个大问题,书信来外很不方便,要是能有个电话兀的,就好了!可这事儿只能想想,做那是不可能的,只能以后想办法了。
荔香园潘氏,在宜良的新宅子,已经建好了,这事儿是潘桂一手弄得,莲儿之前也去了几趟,没说出什么不是,想来应该合他们自家人的口味。
依着书信里的信息,这次的货物数量不少,看来也该让防疫营动一动了,东西已经运到了,决不能在云南出现丝毫的遗漏。
正好韦驼子那里的一千五百骑兵,可以用上一用,扮作马帮应该不会太惹眼。盐津这批货进回来,这一年也就算过去了,歇上几天,接下来的任务更为艰巨啊!
遗憾的是,这次没能接来葛仕扬的家人,如果他的家人来了,这位洋师傅也就可以大用了,现在嘛!还不是时候。
等待货船的这几天,杨猛也没闲着,宜良的庄农佃户们,是杨家的根基,减租是不可能的,自己定的租子,已经是低到了极限,而且这些地租,也是杨家养活刀手和防疫营的基础,不能轻易地减免。
花了三万两银子,置办了一批腊肉、盐巴、布匹,算是为杨家耕种的福利,杨猛带着庄园里的管事,挨个农庄走了一遍,瞧着身体大有起色的庄农佃户,杨猛心里也算有些成就感,这一年算是不负新生吧!虽说杀了不少人,可救活的更多。
一路跟着杨猛的莲儿,这才知道自己这个夫君,在宜良的地位,无论到了那个农庄,杨猛一行人的待遇都是极高,跪着迎跪着送,杨猛不喜欢这样,可拗不过耕种自家土地的庄农佃户。
几斤腊肉、几斤盐巴、按照人头分配的洋布,这些收了庄农佃户们的心。一季的收获,让家人不再挨饿,本就存着感激之心的庄农佃户,被杨猛的这一举动,彻底收了心。
杨猛离开了农庄,他不知道的事情,却在悄然发生,农闲的练兵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二三十岁的壮丁,一个个都拿出了吃奶的力气。庄农佃户们在杨家私塾的闺女子弟,也开始做起了一件事,每天必拜昆明杨佛爷、宜良小佛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