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的事情,他自己有本,杨士勤也不想多掺和,提点了几句也就算完事了。
与老爷子商谈完了,杨猛也不犹豫,带着徐子渭和潘桂,就到了西山,铸炮看来要提上日程了,二十四磅臼炮的威力,杨猛亲身体验过,一般的木船根本挡不住,而且列强还有其他重炮,一旦水路不保,云南就没有门户了。
守住了云南的四条主要水路,那云南就保住了一半,山地作战,火炮就成了累赘,没了火炮,打丛林战、山地战,杨猛绝对是行家,无论是大清还是列强,敢来!杨猛就能让他们回不去。
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四条水路该如何守住呢?
大清的战船,上去挨炮还行,想用大清的战船守住四大水域,挡大清不是问题,可遇上列强就得歇菜。
内河炮舰,杨猛倒是想要,云南的钱财也足够,可没处买去,自己造没个十年八年,根本不可能,壬雷斯那边倒是可以指望一下,但这个希望也不大。
船不行,就只能铸炮建造炮台了,云南人手有的是,只是缺了铸炮的手段,只要能铸成巨炮、重炮,依着珠江的法子,在各处河道建造货栈,安放上重炮,锁住河道问题不大。
铸炮的技术,葛仕扬知道一些,壬雷斯提供了一些,英吉利的技工,云南的铜匠,这些整合一下,也不知能不能铸成巨炮?
“桂哥,你差人找来葛师傅,告诉他最近要住在西山。”
最近姐夫潘桂,接了岳父潘仕成的书信,就成了自己的书童,可称呼上是个问题,老叫姐夫影响不好,两人也就商量好了,杨猛称呼潘桂为桂哥,潘桂则称呼杨猛为老三。
杨猛在西山谷地转了一圈,毒场已经开始搬迁了,韦驼子练兵的葫芦口,就是毒场的新址。招来的那些英吉利技工,也开始熟悉各自的技艺,打制自己需要的工具。
这些人多是精熟的铁匠,其他工匠的数量不多,杨猛也了解过,这些人都是在印度负责制造枪支的,由于褐贝丝退役,印度的兵工厂用不了太多的技工,这些人就被辞退了。
本想着在印度另谋出路的他们,正巧碰上了印度暴乱,也就让潘氏的管事占了便宜,连哄带骗把他们带到了大清。
这些人的技艺,只能算是一般,如果是顶尖的工匠,也不会被轻易的辞退,但他们熟悉造枪的过程,这个对杨猛来说就足够了。
半天的时间转了一下西山,杨猛发现,这边缺的东西还真是不少。冶铁,这边用的是大清的土法子,小高炉。杨猛打听了一下,这种高炉的产量还算凑合,只是对掌炉的大师傅要求比较高,稍有不慎出产的生铁质量就不高。
锻铁就更不用说了,全靠人工打制,与西洋的技术一比差了太多。至于钢材,有是有但代价太大,百炼精钢名符其实,想大批量的使用,那只是个奢望。
西山这边杨家的火药作坊,最近倒是有些成绩,从明湖那边偷来的技术,虽说有些半吊子,但制造出来的火药,威力已经强过了大清的粉末火药,烟气也与洋药差不了太多,再细致一些,就能制造洋人的颗粒火药了。
制造量上,虽说差了很多,但配方有了,其他的都是小事。广州那边历次发来的机械,也都挪进了山洞里,这西山谷地就这点好,有几个大型的老溶洞,算是现成的库房。
半天的时间,葛仕扬也从宜良赶了过来,只是这货带了几个不该带的人,他的那个小嫂子,还有他的一双女儿,老葛带着她们来见自己,这是没安好心啊!
“桂哥、计长,你们试试那洋女人如何?”
计长就是徐子渭的字号,这位的先祖徐渭字文长,这徐子渭就自己弄了个计长的字号。
“老三,我还是算了吧!让莲儿知道了,还不得难为死我?”
在广州因为女人惹了祸,潘桂可是长了记性,一听这话,立马就拒绝了。
“三爷,咱倒是想啊!只是咱这样貌,娶媳妇都得靠抢,咱要是过去,还不得被打回来呀!葛师傅是大人物,咱可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