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页(1 / 2)

杨毅咬了咬牙、跺了跺脚,也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我就不明白了,滇铜是朝廷的事儿,你们杨家怎么就这么上杆子,我还没听说,有这么为朝廷做事儿的人家呢?”

什么是糖,什么是盐,四阿哥奕詝也分的清,杨家两兄弟,把事儿说的有些过了,他不由的有些怀疑这两兄弟的用心。

“你个猴崽子,说你傻,你还不信!只做事儿不吃饭的,那是神仙!

滇铜复起,咱们杨家也是投了大钱的,今年解京的滇铜八百万斤,明年一千万斤,这两年虽说不挣钱,只花钱,但是,这滇铜起来之后,咱们投的钱都会回来的,再稳稳的赚上一笔,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为朝廷做事儿,就是为我们自己的前程做事儿,你说这样的好事儿能不出力吗?你以为都像你一样,把力气都出在丑姐儿身上了?”

杨猛的一通数落,立马让四阿哥瞪圆了眼珠子,为朝廷做事儿,就是为自己做事儿,这话听着新鲜,但最让他愤怒的还是,杨猛嘴里的丑姐儿。

这话说的难听,好像自己有多么饥不择食似得,身为皇四子,奕詝哪能受得了这份侮辱,当下就要开口反驳一下,却又被杨毅打断了思路。

“仁兄勿怪,我家老三,除了会打仗,就是会做买卖,其他的事儿,您也不要和他分说,说也说不明白的。

我家老三,起初是个傻子,是在深山里受了上师的点化才开的窍,但开窍有些晚,神智难免受些影响,说话有些颠三倒四的。

这事儿,还是我来给您分说吧!滇铜复起,由于朝廷没有拨钱,咱们便买了一些铜厂,虽说这几年滇铜有些艰难,但过了这段时间,咱们家也会有些利钱的,虽说朝廷吃的是肉,但剩下的那锅汤,也够云南的出资开办铜厂的商家吃了。”

经过杨毅的解释,四阿哥也算明白了,这事儿还真是跟杨猛说的一样,为朝廷做事儿,就是为他们自己做事儿,这事儿好啊!滇铜复起富的是朝廷,要是自己有朝一日坐上了那个位子,用一用杨家倒也不错,只是这杨猛么……

第二百五十六章 三爷对四爷(三)

“嗯!此事儿四爷应下了,成与不成,四爷不敢保证,但出力是肯定的。那些画……”

那几幅别人孝敬来的古画,四阿哥也没怎么当回事儿,都一个多月了,早不知道丢在那个犄角旮旯了,找不找得着还难说呢!

“唉……这事儿也算是我倒霉,当日进京履职的时候,被城门官打着逾制的名号给拦了下来,这两个月我也是吃尽了苦头,刚刚打听到消息,没想到这几副古画,倒是拉近了我与仁兄的关系。

只要仁兄把事情做了,成与不成,那几幅画,我们都不要了,能交上仁兄这么个朋友,也算是我们的缘分。”

杨毅本想装把大个的,却又被自家老三给搅了。

“成不成都不要了?你也敢说!老二,你是没做过买卖,不知道做买卖的难处。前些日子,就是因为弄铜厂的几十船洋货,被李星沅给扣了,单单运费咱们就损失了几万两银子。

那几幅古画,可是值几万两银子的,说不要就不要了?

云南的矿场,正在修路,几万两银子,给了民夫能修几百里的山路,说这个你可能不清楚。

那咱们就说说云南的饥荒,这两年杂粮的价钱涨了不少,一担杂粮二三两银子,几万两银子,就是一万多担粮食,一担粮食一百二十斤,掺上些菜叶、树叶,就是一个人一年的口粮。

咱们家在云南舍粥,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狗屁的滇铜,老百姓吃饱了不造反,老百姓吃饱了能干活儿,你这嘴大,一下就白白的许出了几万两,你算算你几辈子能挣出这几万两?”

杨猛的这笔账,不仅算的老二杨毅惭愧不已,四阿哥也是一样的尴尬,有些东西,说个数目他也不当真,没想到几幅画就能关系一万多老百姓一年的口粮,奕詝还是很傻很天真的年纪,听了杨猛的话,他的拳头也握了起来。

“杨兄,这事儿是我办差了,过些天我再弄几副古画给你,杜师傅那边你也别过去了,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