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的疑兵之计,虽说针对的是自己,但第一个受害的肯定还是缅甸,一旦缅甸时候,云南的藩篱就没了,让英吉利殖民缅甸,就是在缩短他们的补给线。
攻击云南,最好的陆路关口就是勐腊,如果英吉利的计划成了,安南那边的法兰西,再接茬发难的话,杨猛就只能在本土作战了。
战争,大多时候只能带来毁灭,虽说本土作战,能让云南万众一心,但不到万不得已,杨猛是不会和列强在本土开战的。
拖住英吉利进军的脚步,让英吉利与缅甸的主力对上,让英缅开始一场苦战,只要时机合适暹罗参战,那缅王就会决死一战的,投降,就要被暹罗灭族,只要操作好了,一个缅甸,就能让英吉利沉沦苦海。
“就按三爷说的来,我这就去安排人手。”
给了乔孤乃信心的不是别的,而是杨猛许诺的那一万五千傈僳族新军,这些人杨三爷是不会轻易放弃的,杨三爷不放弃他们,就是不放弃自己。
“慢!让我的军师徐子渭徐先生跟着你一起去,他肚子里的东西,不是你能想象的,对徐先生客气一点。
计长,你和杨巴率领一万五千傈僳族新军,前去下缅甸,按着咱们之前的计划行事,切不可与英军死磕,边打边走即可!
只要给缅王腾出了足够的时间,你们就先行撤退,那些泰族人要用好,用人堆死一部分英军,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让萨拉马蒂的山猴子,转入暗中行事,只要看住了阿三的军队就成,没必要与廓尔喀对碰。”
接下来是缅王粉墨登场的时间,山猴子继续在萨拉马蒂出手,就有些不合时宜了,缅甸的英军,就该缅军扛着,自己出手迟滞勃生的英军,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杨猛在按照自己的思路布阵,可坐镇卑谬的缅王,就有些坐立不安喽!霍马林附近的印度军团,绝对是缅王的一个大威胁,一旦霍马林失守,顺着亲敦江,就能进入伊洛瓦底江,整个伊洛瓦底江沿岸的城市都在英军的攻击范围之内,卑谬也是一样。
英吉利人与暹罗的关系,缅王也清楚,这一战不能败,一旦败了,就再也没有缅族了。
缅王这边与杨猛那边的分析不一样,缅王也预测了一下英军下一步的动作,暹罗是缅王预测的主攻方向。
缅王手下也是有智囊的,他们同样也没忽略英吉利的海上优势,下缅甸在这些人看来,已经是死地了,英军除了霍马林一个目标之外,慢谷或是莫塔玛将是英军的登陆地点。
暹罗,绝对是缅甸不死不休的敌人,缅军前几个月在暹罗干了什么,缅王和一众缅甸贵族,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都明白。
暹罗的那一幕幕,绝对不能在缅甸上演,战争还没开始,就失去了求和的机会,摆在缅王面前的路只有两条,战胜英泰联军,或是缅甸就此亡国。
死战不退,成了缅军上下的口号,刚刚在暹罗境内立了战功的那三万缅军,就成了防守霍马林的主力。三万缅军,加上三万青壮,六万人的队伍,应该足以防御霍马林了。
对于霍马林的印度军团,缅王也没啥准确的态度,防守就是这支缅军的第一要务。
这段时间,缅王也组建了近十五万人的军队,加上从暹罗回来的民夫,三十万青壮齐聚卑谬。
五万缅军和十万青壮驻守米实塔,剩余的人马,与缅王一起坐镇卑谬,现在的缅甸,战争就是第一要务,其他的事情,缅王全部抛到了脑后。
这样做的原因,不是别的,正是因为缅军之前在暹罗做的事情,现在的缅甸身处悬崖的尽头,一旦后退就是死亡降临的时刻。
缅王援助霍马林的援军,走得还是慢了,这支军队刚到耶乌就传来霍马林失守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