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页(2 / 2)

频频派兵,这也不是个好路子,缅甸那边也不会同意的,不如就地建立咱们自己的武庄,这样一来商号不就有保障了?

用当地人,也不是不行,短时间行,但时间长了难免他们仇富,咱们迁过去的这批人,不正好嘛!多养一些孩子,到时候谁敢?”

与丁保钧说这事儿,杨猛只能从买卖上入手,说别的怕这位老人家越听越糊涂啊!

“三爷高明,看的长远,有了这批人咱们的买卖就是万世的买卖了,老丁花眼了,看不明白了!

这第二桩嘛!就是咱们家的管事,最近有不少手脚不干净的,虽说李海这小子做事儿不错,但难免有些疏漏,这些管事也终究是自家的孩子,三爷动手的时候,还是要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

作为当年的杨府大管家,管事们的许多道道,丁保钧都清楚,有些事儿大不见小不见也就是了,但最近有些人越线了。

李海这人虽说不错,但还是欠缺了一些,虽说他的手段歹毒,但也不妨有漏网之鱼啊!

“哼哼……这事儿我知道,有些东西,总要放一放才能看清楚的,这事儿与您老说的不一样,有些事儿可以做,有些事儿做了,后悔都来不及。”

对于丁保钧说的第二桩,杨猛只是轻轻的带了过去,影子就那么容易出篓子?李海是杨猛选上去的,就那么废物?有些事儿不好明说的。

听了杨猛的冷笑,丁保钧就知道事情麻烦了,底下的崽子们以为杨家三爷是个瞎子,要真正是个瞎子的话,就不会在五年之内,把杨家做的富可敌国了。

“三爷,总要留些香火啊!”

“呵呵……苦哈哈多的是,留谁的不行呢?想保住香火,就别跨那道断子绝孙的线,杨老三的话说出去,收不回来,这是杨家的脸面。”

“唉……这修路要人,转运货物也要人,就不能让他们悔过?”

“有些事儿,退让一步都不成的,把杨家看成了傻子,他们多大的胆气啊?

丁叔,这事儿做了,就得血淋淋的收场,没得半点的回环的余地。”

“人老了,心就善了,不似年轻时候,那般爽利了,三爷可不要笑话我这个老东西心善啊!”

“哪能呢!您说这些还不是为了杨家,只是这世道不同了,有些事儿就得咬咬牙狠狠心。”

与丁保钧交流了一些东西,滇西的大局还缺不了这位杨家老人,在许多事情上,年轻人还是比不上杨家那一帮老臣子的。

留下了英军骑兵的马匹,休整了一天之后,杨猛又踏上了返回昆明的行程。

到了昆明老宅,不等着杨猛问安,杨家老爷子却带着魏五和岑毓英问罪来了。

“老三,那迁移人口,就是个幺蛾子,咱们有地有钱,凭啥让老百姓到缅甸那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混饭吃呢?”

“您老这火气倒是不小,您家的那个孙子接回来了?”

老爷子的论调和丁保钧差不多,人口就是实力,往别处迁移人口,就是削弱自家的实力。

“少给我插科打诨,这是大事儿!说清楚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