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页(2 / 2)

到此杨猛的戏还没唱完,过了重庆府,杨猛直接就在四川上岸了,巡视了几个州县之后,才坐船离开了四川,这就是杨猛的表态,四川有没有黄宗汉,都无所谓!

跪码头,跪的是杨猛头上钦差的帽子,黄宗汉不算太吃亏,但杨猛不经黄宗汉,就大张旗鼓的巡视四川,这就是掘黄宗汉的祖坟呐!

这对江南的一众督抚来说也是个提醒,得罪了杨部堂可不是小事儿。

杨猛的招数至此只是个开端,接下来一份弹劾的折子就到了军机们的手里,杨猛的折子里,说的是四川吏治朽坏的事儿,但明眼人都知道,杨老三这是要把黄宗汉挤出四川呐!

几句口角之后,就是穷追猛打,朝臣们再次见识了杨老三的睚眦必报与难缠,这份折子一上,黄宗汉川督的位子,也就摇摇欲坠了。

如今的朝廷许多事儿,都要依仗杨老三的,这事儿四色棍挑出来,作为上书房议事的一个条陈,皇帝点了杨老三的折子,彭蕴章等人就知道黄宗汉那厮的霉运来了。

想想也是,河道工程大功告成之后,朝廷这边并没有给杨老三什么恩赏,与其拔高杨老三的地位,不如借着黄杨两人之间的矛盾,打压一下黄宗汉,这样一来遂了杨老三的心意,就算是朝廷的封赏了。

对于杨老三,军机众臣如今都是极为警惕的,一众军机都是京师的大员,杨老三在地方的位置已经够高了,万一皇帝把他拉来京师,还不知要顶谁的缺呢?

京师大员的官位,可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杨老三上来了,没个当朝一品的官位,显然是不可能的,与其让皇帝提拔杨老三,不若打压黄宗汉以示恩宠,这样一来,杨老三还能继续在地方任职,众人也就不怕杨老三进京抢地盘了。

几个军机想要达成一致很简单,在针对杨老三的问题上,军机也是一团和气的,打压黄宗汉,纵容杨老三也是捧杀的策略之一。

在处置黄宗汉的事情上,皇帝却与军机们的意见不同,四色棍的意思,是让黄宗汉调职两江,既然黄杨二人有仇,就是可以利用的,将黄宗汉调职两江,他在江南还能牵制一下杨三哥的。

而彭蕴章和一众军机的意见,却是将黄宗汉调职京师,做个内阁学士,这算是明升暗降,做了此事之后,河道工程那边也算有个交待了。

彭蕴章一干军机,做出这个决定,也并不是全由着他们的利益出发,这里面也有杨老三的利益,河道工程竣工一事,是两湖的官署报上来的,这里面的功劳该算在谁的身上,军机和皇帝自然清楚。

但如今的杨老三,依着他的岁数已经是赏无可赏了,再封赏就是爵位了,朝廷的老臣子,有几个封侯的?

现在封赏杨老三爵位,一旦长毛贼灭了,杨老三该是公爵还是侯爵呢?之前这杨老三拔擢的太快了,兵部尚书之位、钦差提督江南军政之尊,虽说大多是荣宠的官职,但朝廷要削去这些官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呐!

那边的云贵不能给杨老三,湖广、两江、闽浙、两广,这四大总督之位,依着杨老三的年纪,也是不成的。

虽说古有甘罗十二为相的美谈,但那只是美谈而已,无论是对朝廷、军机、皇帝还是杨老三本人,拔擢太快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据说那杨老三身体健壮异常,这样的体格,活的岁数肯定不短,如今的皇帝身子骨却是孱弱的,一旦皇帝过早的宾天,活脱脱就是一个臣强主弱的局面,康熙时的鳌拜就是前车之鉴。

一旦这杨老三三四十岁的时候入阁,对皇位的威胁太大、太大,以处理黄宗汉为赏赐、荣宠,看似朝廷做的不地道,但这无疑是处理河道工程之功,最好的办法。

杨老三不急着报功,想来也有这方面的考校,如今杨老三、军机、皇帝之间的关系相当微妙,皇帝亲近杨老三,军机想打压杨老三,而杨老三的功劳却压不住。

依着皇帝的意思,就是继续拔擢杨老三,那这杨老三对皇位的威胁也就大了,他威胁的不是如今的皇帝,而是以后的幼帝。

即使皇帝能再活十几二十年,对杨老三来说,继位的新帝,依旧是幼帝,这些话不能明着说给皇帝,但军机在这些事儿上必须要有一个处理的办法,不然是要受后世唾骂的。

彭蕴章等人,对皇帝的说法就是这杨老三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不若借着黄宗汉之事,打压黄宗汉、斥责杨老三,这样一来功过相抵,谁也不欠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