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子将军,你说呢?这事儿都摆了面前,看不出来吗?
参将、游击以上的军官,是不是有些与底层脱节了?
这仗打起来,靠底下人是不假,但上面的指挥也是有重要作用的,驼子,这一仗,无论是曲松镇还是凉山镇,在很大程度上都依仗了底层军官的战力。
总兵的指挥呢?副将、参将、游击的指挥呢?
没了底层的指挥人员,就啥都不是!有了底层的指挥人员就人吼马嘶,没了底层的指挥人员,或是投入新的底层军官,就乱套了,这是不成的!
凉山镇,最初之时没有主官,曲松镇的主官完全可以将手下的人马,分成两路钳击凉山镇的人马,没有底层军官就让兵卒各自为战,凉山镇没了主心骨,底层军官,只是领着人马胡冲乱撞!
可曲松镇的表现呢?与人家硬碰硬,不知道自己的底层军官不足吗?
后期给他们配置的底层军官团,那都是有相当号召力的人,为什么要让他们各自为战呢?聚成一个军官团,直插凉山镇的弱点不是更好吗?
接着军官们的战力,冲破凉山镇的一点,拢起那里的败兵之后,曲松镇未必没有翻盘的机会,这仗打的死板了!”
或许这是训练,曲松镇和凉山镇的主官们懈怠了!也或许是自己这个杨三爷在场,他们的压力大了!
但是这些都不是理由,真正的战争,容不得你懈怠!真正的战争,压力比自己这个杨三爷要大得多!
懈怠了,就要带着自己的人马去死,压力太大失了常态,就要出昏招,这训练场上走出的兵卒是精锐,可军官们却表现的不尽人意,灵活性太差,在这一点上,新军的军官,怕是赶不上太平军的那些将领呐!实战经验太差!
“爷,您是火眼金睛,驼子赶不上您,驼子记下了!”
杨猛这番话,不仅说的韦驼子大汗淋漓,于彪也差不到那里去,刚刚还在因为寒冷而颤抖于彪,如今头上却冒起了热气。
几个条件限制,看似有些离奇,但打仗的时候,啥事儿不能发生呢?英法联军的精锐程度,于彪也是了解过的,这样的弱点,怕是对方不会轻易放弃的。
“你记下了不好使!你韦驼子的应变,老子在第一场射击的时候,已经试过了差强人意,面前可以带着人马上战场了。
但你手底下的军官,表现可不咋地,这些人恐怕有不少是参观过东南半岛战事,参加过印度战事的老兵吧?
就这样的表现,上了战场,你这十万人若是对上十万英法联军,没有一丝胜算的!对上五万胜负各半!
近期,磨砺一下中层的军官吧!他们与军队有些脱节了,吃住在一起,不交心怎么成?
知会下去,开战之后,包括总兵在内的中层军官,必须亲临一线!仗若是败了,说不出个由头,先杀军官!”
新军中层军官的表现,让杨猛很不满意,对军队的掌控能力太差!
这样的军官,带着人马打顺风仗是把好手,一旦遇上了硬仗恶仗,一旦底层的军官阵亡太多,他们就会失去对军队的掌控。
战争之中,一镇的主官失了对军队的掌控,那就意味着溃败!
打仗,许多时候靠的就是群胆,杨猛为什么首战要用新军要用韦驼子呢?那就是为他们身后的几十万人壮胆,但这样的表现是不足以打硬仗的,一对一的换名战,这支新军怕是很难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