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显然不合常理。
紧接着,郑和指挥着几个太监,却是搬来了一个厚重的箱子。箱子足足可以装下一个人,看上去极为沉重,以至于几个太监,一个个气喘吁吁的样子。
箱子放定,随即郑和打开,里头立即露出无数的书简来。
朱棣不由倒吸口凉气,这哪里是奏书,一份奏书怎的会比积压几日的奏书还要多?
郑和先捡了一份,小心翼翼地送上。
上头有:“下国嘉兴州臣民百姓陈情”的字样。
朱棣继续皱眉,陈情……
他忍不住抬头道:“郑和,去查一查,这嘉兴州是什么地方。”
郑和倒也不敢怠慢,连忙去查,过了片刻功夫,便来回禀:“陛下,这嘉兴州乃是安南十六府七十五州县之一,隶属升龙府,是升龙府治下的州县,人口有两万三千户,在安南也算是大州。”
他一边答着,可惜这个时候,朱棣却是陷入了整个陈情之中,对郑和的话充耳不闻。
朱棣的神情很是专注,甚至可以用忘我来形容,整个人几乎都趴在陈情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每一个字,生怕遗漏一分。
郑和见状,倒是不敢耽搁了,其实他心里也是好奇,这整整一箱子的奏书到底是什么,只是他很守规矩,纵是再如何疑窦,却也不敢放肆,只好悬着一颗心,耐心地等待。
第三百二十三章:民心可用
朱棣将这份陈情原原本本地看完了。
他脸上露出震惊之色,靠在御椅上一动不动。
这份陈情,看着很是可笑,却是安南升龙府嘉兴州本地的士绅田氏、陈氏、黄氏为首的一批人上的陈情。
他们大肆地抨击陈天平,说陈天平根本就不是陈氏之后,伪造了身份,想要借助大明图谋不轨。当政之后,刚愎自用、穷奢极欲、诛杀贤臣、其恶言恶行、罄竹难书。
甚至有人还举出了例子,说是门下令李瑞乃是安南少有的贤臣,胡氏乱政时期,李瑞忍辱负重,与那胡氏周旋,胡氏滥杀无辜,也是李瑞屡屡包庇,他教化百姓,同时四处宣扬大明的恩德,教导人向善,命人修建孔庙,大兴名教。
结果这陈天平却以谋逆之罪让人处死李瑞,诛杀他的九族,还以搜查李瑞余党的名义四处杀人,以至人人自危,最后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陈情之中,这陈天平简直就是畜生不如,几个士绅赌咒发誓,说是陈天平虽登基不久,可是安南百姓却已是忍无可忍,若非明军,只怕早已四处皆反。
这样禽兽不如,诈称宗室,暴虐无比之人,已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随即,这些人话锋一转,又开始称赞起郝风楼来,说郝风楼平定安南,苦民所苦,安南上下,俱都爱戴。此后眼见安南不幸,于是奋然而起,诛杀伪王,可谓大快人心,安南百姓拍手称快,无不欢欣鼓舞。
紧接着,就是嘉兴州本地士绅以及一些读书人的签字画押,林林总总,竟是不下七十余人。
朱棣之所以震惊,就在于如此,安南那种地方,一个州县和大明的州县相比,自然要贫瘠得多,大致也就是广西中县的水平,而县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士绅和有功名的读书人加起来,大致也就是七八十人,不会再多。
这些人物,基本上是本县的核心,有的控制了土地,有的是有声望,也有的则是该地的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