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页(1 / 2)

可是之后,既然都有责任,郝风楼却说自己心里很是惭愧,觉得自己愧对天子的恩泽,显然,郝风楼的目的就在于此,两个人打架,自然都不是好东西,可是有人打完了,若无其事,有人却生出反省之心,在这依靠自由心证来解决争端的大明朝,前者是可恶,后者则可以套用一句话,叫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况且郝风楼还亲自登门去认错,孑身一人,诚意倒是足够了。谁也挑不出一点儿刺来。

其实事情的经过,本就是如此,无论郝风楼怎么想,事实俱在。郝风楼却是去了东厂,难道你能说,人家单身一人去东厂,是吃饱了撑着。

可是王安不一样,他一直认为,这件事本来就全部是锦衣卫的责任,自然不会认可各打五十大板的说法,他只一心将所有的屎盆子都扣在锦衣卫身上,更不可能会有惭愧之心。

此时听郝风楼这般说,心里又是怒极,正待反驳。

可是郝风楼却是又开口了,郝风楼抿抿嘴:“所以当日,郝某确实去了东厂,而且还被东厂人等羁押长达之日之久,王公公所言,倒是不假。”

王安一听,倒是没心思计较厂卫之争了,其实郝风楼耍了个花招,他故意抛出一个诱饵,让王安上钩,王安只想着计较郝风楼殴打他的事,急切的要证明郝风楼如何殴打于他,自然而然,也就没心情计较厂卫之争的经过。

必竟厂卫的争斗,是一笔糊涂账,怎么对簿公堂,也很难理清头绪。而自己被殴,却是千真万确,人证物证俱在,所以王安只能选择抓大放下,将这厂卫之争的过失掠过去。

而对郝风楼来说,厂卫之争这件事上,他其实已经胜利了,理由很简单,既然王安不反驳,那么双方都有过失就算有了定论,既然双方都有过失,郝风楼却在补救,甚至亲自去东厂‘认错’,表示愿意承担后果,可是东厂这边,却是借机将郝风楼羁押,半点悔意都不曾有,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王安顾不上这些,一心只纠结于打人,遂阴冷一笑,问道:“那么要敢问,郝大人在东厂,可遭了皮肉之苦?”

郝风楼漫不经心的道:“当时东厂那边,对我大放厥词,辱骂是有的,可是有人下想要动手,我便自称乃是宫中义子,问他们谁敢造次,他们瞧在宫中的面子上,倒是不曾动手。”

说话的艺术,此次畅快淋漓的体现了出来。

便是那些个特别能忽悠的文臣,也不禁暗暗点头,觉得郝风楼这家伙,实在不太像那粗鄙的武人,几乎每一句话,都显露出了很高的水平。

这番话恶毒之处就在于,它着重于因为自己自报了身份,而吓住了那些番子,言外之意就是,这些家伙其实早就想揍我,虽然没有揍,一时被吓唬住,可是心里,却是想这样做。

这就如谋逆大罪一样,谋反并非是你造成了既定事实,才算你谋反,即便是你有这个心思,那也是大奸大恶,这番子打人也是同理。

……

王安盛怒之中,自然也顾不上这个,却依旧不依不饶:“是不是好生伺候你吃喝。”

郝风楼笑了:“若不吃喝,郝某人已成枯骨了。吃喝是必定有的,东厂有,诏狱也有。”

王安冷笑:“你还要听戏,命人请了戏班子去,这可是有的?”

“戏班子是有,只是却不曾是郝某人说是要听,郝某人呢,不爱听戏,这事儿人尽所知,王公公若是不信,不妨去打听打听。”

郝风楼突然抵赖,让王安有些无所适从,他冷笑:“若不是你要听戏,厂里的人为何要请戏班子来。”

郝风楼哂然笑了:“我却哪里知道?况且我方才说了,我讨厌听戏,最讨厌的,便是听《窦娥冤》,可是偏偏,这戏里来来回回,都是依依呀呀的沉冤之词,听的教人恼火,王公公,你是不是觉得郝某人是个疯子,身陷牢狱,却还有兴致听这个……”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不禁莞尔了,一听这“窦娥冤”,大家就明白了,或许这是东厂想故意羞辱郝风楼,才安排的戏码,郝风楼吃饱了撑着,在那环境下听那个曲儿?这不是自己找不自在,非要触景生情,愁上加愁么?

王安急了:“好,那杂家问你,此后杂家去探望你,你却突然暴起伤人,是也不是,你休要抵赖,那些个戏班子,还有东厂上下的人可都瞧见了,杂家本来好生和你说话,虽然言辞有冲撞之处,却决没有动你一根手指头,你却突然暴起,对杂家随意打杀,这没有错吧?郝风楼,你说清楚,你若是抵死不认,可是那一日你行凶之时,却是许多人亲见,你抵赖不得。”

眼下已经到了最关键的地方,所有人都不禁捏了把汗,倒不是大家对郝风楼有什么同情,实在是今日的御审结果,可能就在下一刻揭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