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降临,每一次下值,解缙总是能掐准宫门落钥的时候出宫,绝不会给人授以任何殆政的口实,他的暖轿子已到了解府,相比于其他高门府第,解府的宅子并不起眼,没有金碧辉煌,也不曾有什么亭台楼榭,就是这么个不太起眼的宅子,里头有厨子、门房之外,便是几个老妪和健仆伺候,他的简朴是在京师出了名的,何况他治家严格,秉承着书香门第的传承,因而家中的子弟,绝不敢在外滋事生非。
下了轿子,门房已是迎上来了,道:“老爷,有尊客来访。”
说罢,一个名刺递来,解缙接过,只是扫了一眼,旋即点头:“人在花厅么?”
“是。”
解缙二话不说,便走了进去。
到了花厅,堆起笑容,坐在这儿的不是别人,正是礼部尚书吕震,这位刚刚从刑部任上转任至礼部的尚书大人,朝解缙微微一笑,旋即起身,道:“解公早出晚归,教老夫汗颜了。”
吕震的地位,在朝班之中,绝对是屈指可数,六部之中,除了吏部天官,论资排辈,也就是他的地位最是清贵了。说起来,在永乐天子刚刚登基之时,他不过是个小小的真定知府,一个不起眼到极点的人物,可是偏偏短短几年时间,吕震迅速的窜起,很快就达到了刑部尚书的高位,而且说起来,还有一件颇有意思的事,天子去了北京之后,太子监国,吕震的女婿主事张鹤朝参失仪,太子以吕震的缘故赦免了他。远在北京的朱棣听说之后,勃然大怒,直接将这吕震和女婿下了诏狱,可是没过多久,就已复职,不但如此,还从刑部尚书升任礼部尚书,这么一桩子事,也曾是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
因而无论是解缙还是吕震,他们大多都有一个特点,当年在建文的时候,他们都是不起眼到极点的人物,可是自从永乐天子登基,他们都是迅速窜起,而且往往都得以重用,这圣宠,其实并不下于那郝风楼。
解缙能有今日,其实都好理解,因为解缙文采斐然,天子对他,素来敬重,因而才谋夺了高位。可是吕震不一样,他一介知府,几年忝为尚书,且还是位高权重的礼部,却几乎难以寻到任何原因,这反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官场之上,最怕的就是被人看穿底牌,解缙的底牌,人尽皆知,偏偏吕大人,却是一个云里雾里的人物,谁也不知,他到底凭借着什么,可越是不知,越是教人看不透,就越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同时,带着几分小心。
解缙不敢对他怠慢,不是因为他是礼部尚书,只是因为……此人自己竟是无法揣摩,也不知他到底有什么手段。
第六百一十四章:大旗
双方寒暄一番,各自坐下,言辞之中都带着这么点儿客气。
解缙微微一笑,道:“吕部堂此来,所为何事?”
吕震吃了口茶,笑吟吟地看着解缙。
这个家伙,说来也是奇怪,人生可谓大起大落,他是真定知府的时候,谁也没有多看他一眼,可是稀里糊涂就成了刑部尚书,还没等大家回过味,就已下了诏狱,本来大家以为这家伙多半是死定了,任谁也想不到,他不但官复原职,居然还再进了一步。
这等人生际遇其实并不鲜见,可问题在于,大起大落至此,只不过寥寥数年的时间,就有点儿让人觉得奇怪了。
解缙表现得风淡云清,暗中却是揣摩这个人,他觉得,这个家伙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在他的背后定有什么人鼎力支持,可是能支持他的人会是谁呢?解缙说不清,越是说不清,越是觉得此人不可小看。
吕震吹着茶水上的茶末子,笑了,道:“是有那么一桩事,老夫愚钝,竟是有些看不清,敢问解公,这陈学,解公知道多少?”
解缙一听,便大致晓得吕震的来意了。
这厮是礼部尚书,陈学的事闹得沸沸扬扬,早已朝野震动,眼下金陵上下,从士林到市井,都是议论纷纷,刑部尚书如何处置,大家都在看,可是这礼部也被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大家不免心里暗责,教化之事,礼部责无旁贷,这等事,真要论起来,吕震这尸位素餐四个字是逃不掉的。
吕震的口气里带着几分兴师问罪的意思。
解缙不由笑了,道:“噢,知道一些,原本以为只是一些妖言,不曾想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涉猎之广,教人咋舌,影响之坏,都教人咋舌……”
吕震却是摇头,显然并不满意这解缙的回答,却是道:“只是老夫却是知道礼部这边早有察觉,因而上了奏书,请内阁关注,熟料内阁却是将此事一直压到现在,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