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页(2 / 2)

刘备身边,法正皱着眉头,摸着下巴上上的胡须,道:“我军此番出动川军十部,几乎占据了西川一般以上的兵力,地方只有汉中本部的袁军,正面对敌不利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我不懂,袁尚和司马懿都是精于算计之人,明知如此,却还和我们正面相搏,这可不是他们应该做的!我等不可掉以轻心!”

刘备闻言转头看向法正,道:“孝直担心的是什么?”

法正想了一想,道:“我们最近一直将目光沉着于汉中战事,对关中那边的战况侦查不多,基本不晓得洛阳之战此刻已是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我们之所以敢与袁军交战,目下就是仰仗着关中军因为洛阳天子而不能投入战斗,以徐庶之能,虽然兵少,但凭借洛阳地利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攻克,但世事难预料,我怕坏就坏在这些我们本来已经算计好的事情上面。”

刘备闻言,心不由得忽悠沉了一下,静寂半晌,突然道:“你的意思是,洛阳或许可能会被关中军攻克?其后其前来支援?”

法正点了点头,道:“若是如此,这变数可就大了!”

话音方落,突听后方一阵喊杀响,却见一支越有数千的精锐从后方直奔着川军而来,一个个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张牙舞爪,霎是威风。

却有斥候探听得消息,急忙来报说是徐晃引领一支五千的兵马,来袭击自己后方。

庞统眉头一皱,道:“司马懿果然有两下子,借着熟悉汉中地利的优势,让徐晃偷渡往我军后方,不过可惜我亦是早有准备,他纵然想玩个前后夹攻,也属痴心妄想!”

第六百二十七章 阳平鏖战(三)

徐晃领来一支越有五千的精兵,依仗阳平关险恶地势,偷渡到了刘备军的后方,然后在两军大战之时突然来袭,意图前后夹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不得不说,司马懿的这步棋的确巧妙,若是换成别的对手,此一举可谓是杀招,可他面对的,是号称‘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凤雏庞统!

面对这样的人,司马懿的这种招法却是难不倒他。

庞统自非凡人,他早就算好司马懿诡计多端,而麾下众将中又不乏久居汉中熟悉地势的将领,他一定会利用这一点来对己方大加出手。

在蜀军的后阵中,早有一支精锐的部队正面向后方,结阵成坚臂之势,就是为了应对这一次的突发情况。

而负责指挥这支防守后方兵马的人,正是在刘备麾下,号称最善守的名将霍峻!

虽然没有城池的依靠,但霍峻的守势却依旧强横,他将兵马,盾牌,劲弩分为数队,依次按序排成有利阵势,并居中指挥,令各阵往来相依,唇齿相佐,凭借兵马的优秀素质与多重搭配,再加上自己得力的指挥,竟然是死死的阻挡住了敌方的兵马。

徐晃的后背袭击收到了阻碍,时间一长,蜀军的优势便慢慢的体现了出来,战事已呈现一面倒的趋势,胜利的天枰在逐渐奔着袁尚那边靠拢过去。

袁尚站在后方的点将台上,看着身边的司马懿往来指挥,向着各部各军下达着一条又一条的军令,眉头不由得深深皱起。

袁尚也算是带兵多年,光是看,光是听,也知道司马懿对兵马的调度指挥可谓是完美无缺,并没有任何的疏忽或是纰漏之处,可是战事却依旧是渐渐的对己方趋于被动,这就是双方目前实力上差距的原因了。

以汉中一地之兵对抗刘备西川养精蓄锐的大部兵马!终究还是难以抵挡。

一力胜十会,有的时候,实力差距确实是决定胜负的深层次基础。

袁尚大步走到司马懿的身边,却见司马懿面色虽然也是有些苍白,却并没有因为战事的倾斜失利而产生焦虑,相反的,他的眼神深沉,显然是在仔细的思考着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袁尚看着司马懿道:“怎么样?战况不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