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页(1 / 2)

她倏然转头,身与剑合,突然朝门边疾射了过去。阿兹勒看到时已经躲闪不及,不得不眼看着大门陡然被人拉开,一把短剑就这么横在自己脖子上。

而刚刚还叹为观止的女孩子们全都惊呼了起来,有的嚷嚷着阿兹勒大哥,有的则干脆奔上前来。听到这个称呼,莫邪脸色古怪地收回了剑,没好气地说道:“原来是你回来了!大大方方进来就行了,在门口偷听什么,莫非是对她们心怀不轨?”

阿兹勒简直百口莫辩,唯有赶紧赔礼道歉。等到这小小的骚动平息了下来,他到四面屋子里去转了一圈,见一拨拨的伙伴那儿,全都有人在教授各种各样的东西,他只觉心中又是高兴又是怅然。现在,大家不但有了遮风避雨的地方,能够填饱肚子,而且还能有人关心成长,他这个头儿岂不是就没用了?

灵武堂中,杜士仪却把龙泉给叫到了面前。王容带着杜广元前去长安,带走了干将和承影,留下了龙泉和莫邪。数月以来,他观察四人言行举止,早已和王容商定了,要把人真正留下来。此时此刻,他端详着龙泉,许久才沉声说道:“你可愿从我改姓杜?”

杜士仪当年初见他时,就曾经说过,只要他视其如父,便会视他如儿女,这些日子跟随左右,龙泉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这位朔方节帅虽则有严厉的一面,但大多数时候待人都很温和,偶尔责备的时候都是有缘有故,绝不会无端发火。有时候他也会想,那如果真的是他的父亲师长该有多好。因此,此时此刻听到杜士仪提到此事,他几乎不假思索地屈下双膝,磕了个头。

“大帅,我早已把灵州当成了故乡,将大帅和夫人当成了父母,我愿意!”

“好孩子。”杜士仪笑着按了按龙泉的肩膀,笑着说道,“龙泉本是古时名剑,名曰龙渊,到了本朝方才因为避讳高祖皇帝之名,改成了龙泉。从今往后,你的学名便叫杜源,虽从我姓,不忘根源!”

“是,多谢大帅!”龙泉再次的磕了个头,脸上满是喜悦,可当站起身的时候,他仍是忍不住小心翼翼地问道,“那其他三人……”

“跟着夫人去的干将和承影,等他们回来再说,至于莫邪,你回头让她来见我。不过,既是大家都叫惯了你龙泉,平时就还是这么称呼吧。”

杜士仪吩咐让莫邪回头来见他,龙泉却禁不住那兴奋和惊喜,立刻把她给找了来。当莫邪强抑欢喜,从杜士仪那儿领了杜奕这个学名出了屋子后,立刻发出了一声忘情的欢呼,随即忘了男女大防,直接和龙泉抱在了一起。

“我有姓氏和名字了,终于有姓氏和名字了!”幼年被人掳掠离乡,被人当成猪狗奴隶一般多年,甚至连姓氏都不知道的莫邪,竟是激动得泪如泉涌。她松开手,使劲擦了擦通红的眼睛,看着龙泉说道,“岳娘子没有骗我们,大帅真的对我们很好!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我绝不会背弃大帅!”

“我也一样。”龙泉一如平日那般,如同兄长似的揉了揉莫邪的脑袋,“夫人和秋娘大母都不在,后院就要靠你了。”

不管杜士仪对阿兹勒的敏锐怎么赞赏,但无论是先来后到,还是对这些胡儿的考察尚未足够,他都不可能越过龙泉四人,赐其姓杜。因叶天旻家中弟妹因时气而病了,他放了人回去,而来圣严出外,他索性也把来玚放回去照管家中,偌大的灵武堂便显得有些冷清寥落。一人独处的他复又收回思绪,盘算中受降城一事,最终做出了相应判断。等到又命龙泉找来了王昌龄和岑参之后,他便把来圣严和阎宽的奏报递给了二人。

“大帅,这事既然存疑,难道就这样杀鸡儆猴,草草了结?”

“不。”杜士仪眯了眯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你二人给我草拟奏表上疏,然后,给我传令中受降城,将那个死硬咬舌的主犯直接枭首,硝制之后,传首于突厥牙帐,然后告诉登利可汗,此人声称是奉其之命在中受降城挑起胡乱,事发之后咬舌自尽。虽说之前我因突厥不朝天子而问罪于他,可并不相信他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脑袋给了他,烦请他替我查一查。到时候他无非三种选择,雷霆大怒查问左右,趁机问罪于左右两杀,抑或是兴兵来攻。如果选择了最后一种,想来前方三受降城的军马早就摩拳擦掌迫不及待了!”

王昌龄和岑参顿时都兴奋了起来。后者更是神采奕奕地说道:“大帅,我能否请命去三受降城劳军?”

“还没打仗呢,用不着劳,要的是激扬士气,你要去就去吧!”杜士仪点了点头,见年轻的岑参高兴得直接欢呼了一声,他不禁莞尔。

而王昌龄倒是很想请命,可他这个掌书记总不能轻易离开灵州,也只能羡慕好友的运气了。两人彼此商量着,没用多久就炮制出了一篇有理有据的奏疏,一篇送给突厥的檄文,让杜士仪过目略改了几处后,王昌龄就亲自去誊抄了。等这些事情才刚做完,外间龙泉就通传说有人慕名来拜访王岑二人,杜士仪少不得就将这两个如今替自己延揽士人的家伙给赶走了。

“今后朔方义学要很多人,你们就算给我舌粲莲花,也得留下越多越好的人!”

传首牙帐这种大快人心的事,在中受降城中一传开,自然引来了众口一词的叫好,尤其是之前受了蒙骗挨了板子的某些胡人,更是拍手称快。然而,突厥牙帐的反应尚未明朗,王容一行人还在路上,来自长安的一封密信就送到了杜士仪面前,却是来自高力士。

当杜士仪打开那密封铜筒,从中取出信笺之后才扫了一眼,他不禁露出了骇然震惊之色。

“欺人太甚!”

第922章 心灰若死

长安胜业坊有两座正当毗邻的尼寺,一为修慈尼寺,一为甘露尼寺,再加上位于西南隅的胜业寺,一坊三寺,在外乡人看来极其不可思议,但放在两京却丝毫都不奇怪。只不过,此坊中并无道观,这在僧道争辉的长安,就显得有些稀罕了。相比胜业寺,两座尼寺鲜少接待外人,来往的多是富贵之家的女眷,偶尔甚至还有权贵将犯错的家眷送到这里思过。

这一日,一乘牛车便停在了甘露尼寺的门口。应门的女尼看了一眼牛车,以及前前后后的十几个随从,上前双掌合十行礼后,便谨慎地问道:“甘露尼寺不见外客,敢问各位此来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