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页(1 / 2)

“曹操走了……”秦峰说的很唏嘘。

贾诩沉默不语,因为他知道庞统一定会出头。果不其然,年轻的庞统总是要先发表言论,只听他说道:“大王,您已经与羌族成为了盟友,并且十分可靠。那么,就不能在默许异民族占据凉州西部。是否乘胜出兵,重新将凉州西部归入统治之下!”

贾诩闻言暗暗点头,对于庞统这个年轻的小子,他是看好的。这谋划是不错的,自从东汉衰弱后,势力就退出了凉州西部,这几十年间彻底落在了异民族手中,若不是东部有伏波将军的后人镇守,估计也没汉人什么事了。

后世的西凉国,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

秦峰的对华夏领土的渴望,并不是唐朝的1200万平方公里,也不是元朝的1400万平方公里,也不是清朝的1300万平方,更不是后来的960万平方公里。而是汉宣帝末期到汉元帝初期达到2560万平方公里。

当然,这2560万平方公里,在后世十分有争议。多数人认为,是将四方来朝的小国加在了一起,才有了这庞大几乎不可思议的面积。然秦峰认为,2560万平方公里还不够。炎黄子孙将来会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五千万平方公里,或许还差不多。

所以,在领土上,秦峰从来不会有任何的犹豫,既然如今有这个机会,他立刻派出太史慈、甘宁率领马步兵两万人,整军出发先行收复凉州西部。再重修玉门关,作为现阶段,华夏西北疆界的重要关隘。

要让西域三十六国知道,强大的炎黄汉!又回来!这是秦峰作出的指示。

第八百二十七章 坑蒙拐骗

六月里,便是西北的地方,也全面进入到了夏季。

清晨,当太阳出来值班的时候,照亮了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翠绿,小草在晨光下散发着勃勃生机,随着风轻轻摆动,连绵起来便掀起了碧波金浪。期间盛开着的各色各样不知名的野花,在阳光,在广阔的草原上争奇斗艳,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在这样一个清晨,秦峰送走了太史慈、甘宁的兵马。这对于秦军来说,是最远的一次行军。这意味着秦峰的势力,将会第一次到达自古以来华夏最遥远的西北边疆玉门关。

“若是能够追上曹操最好,若是追不上暂时不要出关。修缮好玉门关,重新建设起西北门户。”

太史慈,甘宁心情是激昂的,他们没有想到,秦王会将这样的重任交给自己。对于两位南方的将领来说,到达西陲最远的边疆,意义更是不凡,下马大礼参拜道:“请大王放心,臣一定会为我王夺回失去的凉西之地,夺回这片属于我炎黄子孙的土地!”

甘宁道:“臣会让西域诸国知道,大秦已经兴汉!”

出征的将士,抖擞精神,振臂齐呼:“大秦兴汉,大秦兴汉!”

秦峰搀扶起两人,猛然间想起一手少年时背诵的诗,便遥指天边念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众人闻之惊叹。

“好诗!”庞统赞叹道,贾诩抚须微笑。

而随行的红颜女史辛宪英,仿佛已经看到,在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武威这座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然而,秦军的将士即将在这里出征,他们会将大秦兴汉的春风,带到边疆最西北的玉门关。

辛宪英急忙拿出史笔,在卷宗上记录了起来。这样的诗句,一定能够流传百世……她如此想到。在这样的时候,她总是很迷茫,纵观数千年来的无数帝王,眼前的秦王,总是有说不出的不同。这一点,深深吸引着这位女史官。

隆隆的马蹄声中,太史慈、甘宁领军出征了。

“一定要做好后勤保障。”秦峰遥望远去的兵马,“凉西之地已经失去半个多世纪,传令邺都的荀彧,待得捷报传来,便调集精干的官员,告诉他们,建设好大西北,孤王为他们加官进爵!另外,军机处记下一条国策,鼓励中原百姓移民西北定居,十年内不收任何田税,开垦出来的耕地全部归个人所有。”

“喏!”贾诩答道。在他看来,秦王这条国策实在高明,用宽松的政策吸引百姓前来定居,随着人口的增多,西陲之地不但会繁荣,边疆更会稳固。

庞统赞叹不已,大王就是大王,随口道出,便是深谋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