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4页(2 / 2)

楼下灯火通明,妈妈正在熬稀饭,外公坐在小餐桌上,正在剥一个咸鸭蛋,面前已经有一盘子剥好的。

这个,也是堂哥东正他们特供给冯一平的,拢共在山上的那口塘边,就只养了不到三十只鸭子,纯天然那是最起码的要求,饲养全按省农大的一个老教授的法子来,喂得很讲究,就冲着鸭蛋来的。

东正有一次笑着跟冯一平开玩笑,“真是比自己养孩子还讲究。”

一年只有几千枚蛋,其它人想买都不容易,就他这不限量。

“起来了,头还痛吗?”外公问。

“这难得醉一回,头还真有点痛,”冯一平坐下来,嗑了一个鸭蛋,“妈,粥好了吗?”

梅秋萍端着一碗白粥走过来,“又不是什么好东西,你看看你们一个二个的,都喝成什么样?”

她怨了一句,又关切的看着儿子,“头还痛吗?起这么早干什么?要不再回去躺一会。”

“已经没事了,”冯一平说,“妈,怎么你煮的粥味道就是好一些呢?”

“怕马屁也没用,”梅秋萍还想教训几句,梅建中拍了拍手,“好了秋萍,你也别说了,男人喝点酒有什么?偶尔喝醉一次,有什么关系,难得高兴。”

“高兴就要把自己灌醉?”梅秋萍还是嘀咕了一句,“一平,你可不能学你爸。”

只能说,这有些事,妈妈她们确实理解不了。

同样,冯一平的有些想法,手下的人也理解不了。

……

虽然昨晚同样喝得不少,但是,今天一大早,排队来见他的人依然很多。

好几位在谈完工作之后,都问那个内部创业的计划。

这也可以理解,一般来说,就像高管有更大的可能被挖走一样,高管的创业冲动,也总会比基层的员工要强烈。

处在更高的位置上,他们对市场的了解,对机遇的发现,肯定强过一般的基层员工。

冯一平跟他们说了主要的几点,首先,他们的计划,要能通过评议;其次,通过评议之后,他们个人,需要接受为期一个半月的创业者培训,因为高管,并不一定就是合格的创业者;之后,公司会投资51,并协助他们把架子搭起来,而主创人员得投入不能少于20。

项目运作起来以后,依然可以随时向内部创业领导小组寻求支持,以便有偿或者无偿的动用公司资源。

最后,当然是保障,如果项目失败,他们可以继续回公司任职。

但金翎对冯一平一力要推行的这个计划,有些微词。

内部创业这事,对她这样哈佛商学院毕业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她们学过很多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