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此。
“你年初的时候说过,这场危机到明年底就会结束,你现在是否依然坚持这样的观点?”
“如你所说,最难的日子已经来了,而且看起来,才刚开始的样子。”
冯一平看着她,“你说的很对,我想接下来,不止是华尔街,将会有更多其它行业的公司,面临艰难的处境,金融危机就像是一个放大器,能把很多企业原有的问题和困难,成倍的放大。”
“今年接下来的时间,以及明年,会有很多国家的很多公司,都会很麻烦,甚至是面临生存危机。”
“但是,是的,我依然坚持,最迟到明年年底,危机就会结束,华尔街会再次恢复秩序,焕发活力,重现繁荣。”
巴蒂罗姆敏锐的注意到了冯一平话里的重点,于是抛下拟好的问题,追问道,“你的重点是,华尔街?”
冯一平赞许的看了她一眼,“我们都知道,任何一场经济危机,包括2000年爆发的互联网泡沫,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都不会在短期内消除,这次也一样。”
这次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要说到明年底,多年后都不能消除,未来欧洲一些国家的债务危机,可以说就是这场危机的延续。
美国除了会输出战争,对外输出金融危机,他们也很有经验。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确信,最迟到明年年底,金融系统都会恢复正常秩序,这自然就标志着危机的结束。”
“我想我明白了,危机结束,但影响依然会持续。”巴蒂罗姆总结道。
“那么,你是否是基于这个理由,才选择在这样的时机,来投资高盛?”
“投资高盛,是否意味着你未来工作的一部分重心,将会转到金融领域?”
“以及,你是如何达成了和高盛的交易,因为,据我们所知,就投资一事,高盛也一直在和巴菲特洽谈。”
冯一平看了她一眼。
聚在旁边的高盛人,此时都很尴尬,而在办公室里,得知这个消息的劳尔德,忍不住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玛利亚啊玛利亚,我该怎么说你好?
第六百零一章 新梦想
嘴快的巴蒂罗姆提出的有关巴菲特的问题,冯一平并没有正面回答。
记者们免不了会提出这样吸人眼球的问题,但他才刚刚投资了高盛,得在意这位合作伙伴的脸面,不好说他们在背后搞的那些小动作。
更何况,最终的结果,是自己胜出。
“选择在这个时候投资以及投资高盛,主要是基于我们在多年合作过程所对彼此的了解,我们相信,这样的合作,会对我们的未来都有利。”
“选择这个时机,是因为此时价格合适,条款也合适,所以,合作自然就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