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奉当时心下一紧,思量再三也就答应了。
要是不答应救援,他完全可以与董承一起坐镇雁门,互为唇齿互相依托的,怎么会遇上骑兵?
反正现在后悔也已经没用了,他能做的就是尽量的命士卒收缩。长矛手布置在前边,弓箭手稍微靠后。
其实他的弓箭手有些少的可怜,因为弓箭手都留在雁门守城了。而且因为制作工艺的原因,他军队中持有的弓的质量,有点不太好。
杀伤范围大约在一百步以内。
古语有百步穿杨。神箭手们能在一百步以外杀死一个人,而他手下的弓箭手在一百步以外,射出去的箭矢只能擦破皮。
还有最精锐的士卒,都放在了最前边。与骑兵作战,讲究的是勇气。若是把杂兵排在前边,很容易在骑兵的冲锋下,溃不成军,从而一泻千里。
反正杨奉把能做的都做了,能不能熬过去就看天意了。
最精锐的人中,有一个壮年汉子。他神色坚毅,身材魁梧,穿着一身皮甲,腰跨钢刀。
他是徐晃。
徐晃追随杨奉已经数年,从小兵卒爬到现在军侯的位置,用了大约三年的时间。
军侯,一个掌管五百士卒的小军官。
徐晃他读过书,识字。出身豪强。他知道农民起义的最终结果必将被扑灭,但他不甘心。
所以在别人享乐的时候,他却整日训练兵卒,意图强盛。在战争中,保住自己的性命,寻求突破。
脱离白波军。
因此徐晃手下的五百人是杨奉手底下最精锐的,当别的士卒,以及军官都面色惶恐的时候,徐晃与他的五百人。如同标枪一般站的笔直。
背不陀,持枪的手稳固如泰山。眼神不闪烁。神色自然如常。
气势,一支军队最注重的应该是气势。在胜利的时候,不容易看出这种气势。因为就算是土匪在胜利的时候,也是气势如虹。
但在未知的恐惧面前,气势就凹凸了出来。
三万人中,徐晃与他的军队是最棒的。
地面上的震动越发剧烈了,徐晃知道骑兵就要来了,大规模的骑兵。他让身体紧绷,双目凝起,始终处在戒备中。
“轰隆,轰隆。”
徐晃的感觉没错,片刻后,地平线上出现了数支将旗“曹”,“赵”,“曹”。目光所及,无数骑兵迎面而来。
徐晃只感觉杀气迎面而来,滔天的杀气。这是一支骑兵,更是一支铁军。强大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