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月不见,阮元头上的白发变得枯萎了,脸上的皱纹也变得更多了。但是精神气却一点也没变,显得神采奕奕。
钟书今日穿着一身侯服,身上渐渐有了些侯的气势,沉淀。
今日是新的偃河竣工的日子,宽二丈,长度大约有二百里。动用了曹禅不知道多少军队,多少民夫挖掘出来的改变旧有河道,而建成。能够灌溉上百万亩土地的生命之河。
挖了堵在黄河边上的堤坝后,看着涓涓细流渐渐的滋润干枯的河道。
曹禅站在河边上,有一种很是欣慰的感觉。这天空碧蓝,这附近水草丰美,土地肥沃。
放眼望去都是一片碧绿。差不多是秋收的日子了,稻谷已经渐渐转黄。
虽然今年这条河没能进功,但是明年,这条河将浇灌更多的土地。使得更多的汉人能够养家糊口。
年年富余。
“这条河能够顺利完成,二位侯爷居功甚伟。我当上表天子,厚加封赏。”曹禅笑着对钟书,以及小老头阮元道。
阮元本是微末小官,但是曹禅以他治理黄河有功,上表天子,封了他为关内侯。
文治,武功。一个能活百姓,一个能保家为国。曹禅都是一视同仁,凡有大功者,皆封侯。
侯位高低则有功勋大小决定。
什么捐钱为侯,这种事情在曹禅的治理下,已经完全杜绝了。
虽然远离河东,但是曹禅布置下的势力,眼线,足以稳定朝政。
“谢大将军。”二人闻言齐齐一声拜谢,倒也没有多少推脱。与曹禅相处时日越久,就知道曹禅的独。
独断,专横。
说一既是一。说二便是二。应该厚加赏赐的一定会厚加赏赐。不能推脱。应该惩戒的就惩戒,求情也没用。
独断,专横。这种独断专横,却是让无数人对曹禅信服。
看看河套吧,在曹禅的治理下,人口丰满,军队森严,土地开垦不有余力。已经初显峥嵘。
看了会滋润大地的偃河后,曹禅还去了钟村的学堂。
在村子外,就能听到村子内,孩童清脆的朗读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
稚嫩,童脆之音。却是一种希望,别州复兴,乃至强盛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