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页(1 / 2)

国士[校对版] 衣山尽 2415 字 9小时前

前来颁旨的太监同时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让孙元和刘宇亮一道带着宁乡军回京接受皇帝检阅。又说,天津那边的战事应该马上就能结束,到时候,洪承畴也会带着得胜回朝的军队,并宁乡军一道参加献祭太庙的大典。

而岳托和被斩首的建奴的脑袋也将成为祭拜太祖成祖的祭品。

听到这个消息,孙元欢喜得几乎要叫出声来:终于可以回京了,终于可以告别光棍生涯了。

于是,他也不耽搁,立即带着部队离开济南,一路向京城开拔。

因为大运河水运已经断绝,没办法,只能走陆路。

孙元和刘宇亮依旧沿着当初率军入山东时的路线,从平原至德州,然后经真定,过保定。

到了保定,宁乡军行军速度也快,距离京师也不过六七日光景。

时间已经到了三月底,天气开始热起来。早已过了春耕季节,若是在往年,地里已经郁郁葱葱一片麦浪,可这个时候,保定郊外的良田里却满是荒草。

沿途全是看不到人烟的村庄,行了半天,竟然看不到一个农夫。

战争对生产的祸害,已经显示出来。

看着保定的城墙,孙元突然又想起去年自己不顾一切带着兵马脱离宣镇,投效卢象升时的情形。可如今,卢督师已然撒手仙去好几个月了。眼前的景物也由漫天大雪,变成了绿油油的春草。

心中伤感,一念至此,竟是不可断绝。

按照明朝的制度,大军出行,是不能入城的,一是一面骚扰百姓,二未免没有防止军队作乱的可能。

宁乡军就驻扎在距离保定十里的地方,如今的宁乡军一下子阔大了一倍多,且又缴获了大量物资,光战马就有两千多匹,当真是兵强马壮。

以前宁乡军只有一百多骑兵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如今,骑兵扩大到七百多人。一人三马,且还带着马弁、战马装具、草料,大营绵延四里,竟然有点千军万马的感觉。

因为建奴已经溃退到天津卫,又被洪承畴大军重重阻截,如今的河北可以说基本看不到一个清兵,已经变成了大后方。所以,宁乡军只简单的立下大营,挖几道壕沟,立一道栅栏了事。战争事情的望楼、箭楼、土垒一概不设。

全军上下,也弥漫这一种放松的氛围。回想起来,那血雨腥风的战争,就如同一场梦境。

“以目前的行军速度,我宁乡军还有六七日就能进京城了,也不知道天津卫那边的兄弟部队仗打得如何了,希望他们能够如期班师还朝。天子检阅有功将士,献祭太庙,却是少不得秦军和六镇边军将士的。”此刻,孙元和黄佑正坐在鞍上,在原野上溜马。

训练战马就如同养狗,每日都要带它出来跑上十几里地,如此才能保持战马的体力和耐力。而且,如果不溜马,战马和狗一样都是非常聪明的动物,成天被关栏中,脾气就回变得暴躁。如果是狗,就会咬人。而如果是战马,则不会那么听话,也不好指挥。

这也是当初朱家父女给宁乡军训练骑兵时的理论。

当然,战马在经过剧烈的运动之后,得饮马,否则战马会得疝气。

“是,将军说得是。不过,看样子,洪总制他们未必能够如期赶到京城。”黄佑闷闷地说:“岳托授首,建奴士气是有些低落。可别忘了,建州左翼军可没有受到任何损失,以东夷的剽勇,要杀出一条血路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秦军以前在山西陕西同贼军作战,打惯了顺风仗,屡战屡胜,难免有骄横之气。他们也没同建奴在战场上较量过,只怕要吃不小的亏。所以,这次洪总制只怕是留不下多尔衮的。说不定……”

“说不定什么?”孙元目光炯炯地盯着黄佑。他前一段时间因为设新军镇的事情和黄佑闹得很不愉快。下来之后,黄佑什么也没说什么,可神情一直抑郁。

孙元觉得他和黄佑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今日就约他出来溜马,顺便交交心。

黄佑:“说不定,秦军会大溃的。我大明朝的军队,说实话,实在是不堪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