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页(1 / 2)

国士[校对版] 衣山尽 2238 字 8小时前

这两人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师生,他们两人一个练出了百战雄师天雄军,一个则练出了天下第一军宁乡军。一个获取了滁州大战的绝世功绩,另外一个则更是惊人,生擒高迎祥,解济南之围,阵战奴酋岳托。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回想起来,自从自己登基以来,国家所获取拿得出手的武功都是这两人打下来的。同这师生二人的攻击比起来,其他人的所谓的大捷、大胜确实那么的可笑和不值一谈。

可就在现在,这两人一个以身殉国,另外一人则被远远地打发掉了。

朕一向赏罚分明,可这两人都替朕立下如此大功,却都没有好下场。

崇祯心中一颤,忍不住问王承恩:“王承恩,朕这么对孙元,是不是做错了?”

王承恩:“圣明无过天子,奴婢是个笨人,也不敢揣度圣意。不过,奴婢以为,万岁爷这么做,自然有这么做的道理。”

“是啊,有功不赏,反变相贬斥,这就是朕的道理吗?”崇祯苦笑:“朕只是突然想,如果建奴下一次南侵,依旧如此番这样,不经辽西,而是绕道蒙古,直接由宣府入寇,又有何人能挡?”

这个问题不但让王承恩,也让侍侯在崇祯皇帝身边的几个司礼监太监同时脸色一变。

王承恩叹息一声,小心道:“宁乡军确实是百战雄师,陛下也不用忧虑。将来若是建奴入寇,陛下只需发一道勤王诏书,命孙元提兵入卫就是了。”

崇祯一笑:“却是这个道理,实在不成,诏宁乡军入卫就是了。”

就在这个时候,皇帝身后的曹化淳向前一步:“万岁爷方才问王公公陛下这么对孙元是不是错了,奴婢以为,陛下此举无比英明,却是没错的。”

曹化淳在杨嗣昌得帮助下,终于做了御马监的管事牌子,拿到整个京营的兵权。为了这一天,他和杨嗣昌相互勾结,拿掉了刘宇亮,并将孙元排挤出了京城。可以说同这两人已是仇深入海。

一听到皇帝说将来京畿若有事,还会再次诏宁乡军入卫,他心中就是大急,忍不住站了出来。

崇祯皇帝转头看着,默然不语。

曹化淳大着胆子道:“孙元不可用,其实陛下心中也是非常清楚的。”

“朕清楚什么?”崇祯皇帝愕然问。

曹化淳:“方才万岁爷爷您说秦军这几万人驻扎在京师不太象话,难道宁乡军驻扎京师就象话吗?那可是比建奴还剽悍的强军啊!”

崇祯皇帝还是没有说话,可回想起自己当初的顾虑,回想起阅兵仪式时的那一幕,心中却是升旗了寒意。

“曹公公慎言。”王承恩好象意识到什么,忍不住提醒曹化淳不要在天子驾前乱说话。

可曹化淳此人是一个活脱脱的小人,而且,他这人做事有一个特点,要么不做,要做就将事情做绝对。自己搬掉刘宇亮,又弄得孙元不得不离开京城,已经是孙元的大敌。虽然说以孙元的地位还不至于成为自己的政敌,可这人已经和自己结了仇,就得直接将之整死才安心。

曹化淳也不理睬王承恩,继续对崇祯皇帝说道:“万岁爷虽然口中不说,但奴婢心中却是清楚的。或许万岁爷你已经察觉了什么,只是自己个儿还不是那么清楚罢了。”

崇祯:“有话但说无妨。”

曹化淳语气很是平淡:“在别人看来,孙元之所以被朝廷被陛下治罪的原因,是因为他在卢象升灵堂上与人用《式微》唱和,发泄对君父的不满。可依奴婢看来,孙元之罪,罪在那首《诉衷情》,陛下之所以不用孙元,也是基于这个缘故。”

王承恩喝道:“孙元的《诉衷情》不过是一首悼亡词,能有什么问题,难不成还是反诗?真真是可笑了。”

“反诗还谈不上,不过,陛下……”曹化淳对崇祯皇帝道:“陛下的学问不下翰林学士,想必也能读出来,这《诉衷情》气势滂沱大气,可不是一般人能够作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