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英早听得脑袋大了一圈,只感觉像是在听天书一般。作为一个明朝的普通读书人,又如何明白现代物理学的知识。比如空气受热膨胀这种基础物理知识,对他们来说,也是闻所未闻的天方夜谈,嗫嚅几声,就含糊过去。
孙元也不再同他多说,又问沃尔夫:“二胡,你觉得用这种米尼枪对付骑兵如何?”
沃尔夫:“如果部队的步兵都装备了这种火枪,正如我刚才所说,在五百码之内,火炮及其前车、马匹和炮手就会形成相当大的一个目标。骑兵袭击步兵就也等于是自杀,因为骑兵还未接近步兵,而大部分马匹和骑兵就已被打中了。据我测算,骑兵对步兵的冲击距离,最大也就三百码的冲击范围,而这种米尼枪则有五百码的射程,我的大人。”
孙元兴奋地搓着手:“太好了,太好了,确实如此。”据他所知道,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米尼枪取得了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杀伤率,甚至超过二战时的飞机大炮。这简直就是排队枪毙时代的大杀器啊:“二胡,你们军械局这次可是立下大功劳了。咱们就不废话了,军方马上就要换装,我代表部队向你们下定单,三个月之内给我生产一万把出来。需要多少工人和多少材料,我都无限地满足你们军械局。”
他已经可以想象在未来的战场上,大量装备米尼枪的宁乡军火枪手像打兔子一样将建奴打倒在地的情形。
沃尔夫却摇了摇头:“办不到,我的大人。”
孙元:“可是产能不够,要不,就减一半,五千支。”
沃尔夫还是在摇头,就连他身边的两个西洋技工也在不住摇头。
孙元有些恼火:“三千。”
还是摇头。
孙元:“不会吧,这么慢,你总不会说只能生产一千支吧……哎,一千就一千。混编的话,也可以装备一个步兵营了。”
“一千还是不成的,我的大人。”沃尔夫道:“说句实在话,我只能为军队提供五十把新式米尼枪。”
“什么,才五十把,三个月时间?”孙元惊讶地叫出声来:“我没有听错吧?”
“你没有听错,我的大人。”
“怎么可能这样。”孙元大为光火,道:“你这不是做出十把来了吗,而且,我看做这种枪也没什么好难的。”
他发火,沃尔夫也火了,气冲冲地喊道:“大人,做这种枪如果靠手工确实不难,也就多花点时间罢了。可你想过没有,若是要大量装备军队就涉及到标准化。标准话你懂吗,枪管的尺寸、子弹的尺寸,膛线的深浅都必须统一,必须精确到十分之一头发丝的程度。你觉得,靠那几张简陋的车床和工人的经验和几把尺子就能做到?正做出来,只怕每把枪都不一样,这样的枪还有什么意义。而且,这种枪做起来造价实在昂贵,毫无实用价值。大人你弄几把打打猎玩玩还成,要想让步兵手手一把,就算将上帝请来也没用。”
“没错,这种枪也就当当贵族的玩具,平时用来摆在客厅当装饰品的。要想推广,除非大人你发明一种可以将精度控制在十分之一头发丝精度的机器出来,可能吗?还有,你知道用人工在枪管里拉出膛线需要多少时间吗,你知道拉膛线所用钩刀做起来有多难吗?一刀下去稍有不慎,以前所做的工就白费了。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二胡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当头就给孙元泼了一盆冷水。
没错,美国南北战争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已经开始的标准化的工业生产,从车间里出来的每一把枪的尺寸完全相同,而且质量可靠价格低廉,可以大量装备进军队。
而现在是十七世纪,全凭手工制造的米尼枪也不过一种奢侈品,根本没办法普及生产。而且,这也于孙元的建军思路不合。
宁乡军的建军思路,就是用流水线的方式不断爆兵,将合格的士兵源源不断地送上前线去。
依手头这几把米尼枪的造价,一把至少得十两银子以上,说不定还更贵,而且费时费工,不合算。
一想到自己费了这么大精神,依着记忆一笔一笔熬更受夜花了那么多图纸,到最后却因为没办法进行工业化大生产而作废,孙元就大觉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