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0页(1 / 2)

国士[校对版] 衣山尽 2319 字 8小时前

“回来了,好,好得很!”郑芝龙使劲地捏了四弟的胳膊一下,“你可是立了一大功啊!”

说罢,他回头对手下吼了一声:“备马,出发,咱们去保定。嘿嘿,等咱们去了保定府,说不定马宝已经整顿好部队了。咱们进北京,将那座天下第一大城抓到我郑家手头,咱们不当李自成,不当那败家玩意儿。”

“遵命!”一声令下,整个庄园的人都动了起来。

郑鸿逵突然道:“兄长,你是不是回衙门一趟?”

“回衙门,回衙门做什么?”郑芝龙淡淡问。

郑鸿逵:“你已经两年没见到大木了,这次连面都不见一回,大木会很伤心的。再说,这次大哥你夺了他的兵权……是不是当面和他说清楚为好。他也不是听不进道理的人……”

“伤心,咱们郑家人的字典里就没有这两个字。”郑芝龙笑了起来:“大木的问题就是太软弱,太容易轻信于人了。你这次将他骗到河间,也算是给他上了一课,对他也是有好处的。”

郑芝龙的笑容变为冷笑:“什么叫夺了他的兵权,他是我的儿子,他的军队就是我的军队。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

“是,兄长。愚弟只是觉得,大木这次本着一片孝心而来……”郑鸿逵神色黯然。

郑芝龙:“孝顺,孝顺,关键是要顺,并不是磕几个头问几声好就可以的。大木这孩子实在太犟,肯定是不会顺着老夫的,不用管他。他将军队交给老夫,就是最大的孝顺。对了,老四你这句话还真提醒了我,还有一事需要你去办。”

郑鸿逵:“兄长你请说。”

郑芝龙:“你想个办法将福松给我拖住,无论如何要把他给软禁在衙门里,不得离开河间半。否则,事情只怕有麻烦。”

“福松这孩子老夫最清楚不过,平日里举止从容,话也少,可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八头牛也拉不回来。真下了心,眼睛就没有其他人。怕就怕他知道老夫去了保定追上来,坏了我坏了咱们郑家的大事。”

第1350章 老郑的计划

是的,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没有人比郑芝龙更了解郑成功。

实际上,郑芝龙对于自己的几个儿子基本都不怎么在意,也没有教养一说。他不过是一个海匪出身,所谓的亲情一类的东西通通不在乎,他眼睛里有的只有利益。

这也是明末几个军阀的通病,譬如刘泽清之于刘春。

或许,在真实的历史上,只有如郑芝龙、刘泽清这种心狠手辣之辈才能在这乱世活下来,且活得滋润。

正因为这样,郑家的亲情非常淡薄。

在南明时期,清顺治三年,郑芝龙见局面不利,不打算支持南明隆武帝,遂与清朝洽商投降事宜,仅带心腹从人北上降清,其子郑成功劝止郑芝龙未果,遂至孔庙哭庙、焚儒服,对自己的父亲说:“若父亲一去不回,孩儿将来自当为父报仇。”后率部出海,继续反清。同年,清军攻克福建,擒隆武帝朱聿键,杨凤苞称“福京之亡,亡于郑芝龙之通款”。

而投降清军的郑芝龙,却遭到南征主帅贝勒博洛的背约,移送到京师。郑芝龙被编入汉军正红旗,顺治五年八月,以归顺封一等精奇尼哈番。顺治十年五月,晋封同安侯。为安抚郑成功,清朝对投降的郑芝龙优待有加,芝龙数次奉令命郑成功归顺,郑成功均坚辞不受。

顺治十二年,郑芝龙被弹劾纵子叛国,乃削爵下狱,顺治十四年,提督黄梧上疏,力主叛臣之家族应当逐出帝都,乃被命充军盛京宁古塔,唯未果行。

顺治十七年,福建巡抚佟国器截获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议政王大臣会议遂以通海罪名拟定将郑氏斩监候,改为流徙宁古塔。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十月,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矫诏令斩郑芝龙与其亲族于燕京柴市。就这样,郑芝龙背负着汉奸的骂名不光彩地死了。

后人说起来郑成功不顾老父死活反清一事,都回竖起大拇指,说声:“国姓爷大义灭亲,真忠臣也!”其实,主要是父子二人的感情实在有些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