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升,字伊晋,山东德州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任北直隶三河县、遵化县、雄县、河南滑县知县,升礼部主事。曾为太子讲书,历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卿、吏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尚书等,官至建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崇祯十五年因泄露议和之事,罢官归乡。
这人年纪高,资格老,乃是标准的三朝老臣,可谓是门生满天下,威望极高。
只可惜晚节不报,他离开京城回乡之后,在香河知县师敔城组织义勇与李自成部队对抗。建奴入关之后,此人对前途绝望,又被建奴包围,就投降了清庭。因为名声实在太响亮了,多尔衮依旧让他在内阁做官。当然,清朝的内阁也就是个摆设,更别说他一个汉臣了。
也就是混吃等死的角色。
傅山和朱玄水进城之后之所以没有想起这个人,怪就怪崇祯皇帝用人太骤。他在位士气年,内阁的辅臣们如同走马灯一样换,据说达到惊人的五十多个。到现在,具体有哪些人做过宰辅可,鬼才记得。
但这人就因为名气实在太响,他能够过来拜见世子,在政治上的意义却极为重大。
傅山和朱玄水已经看得明白,如今宁乡军已经囊括了山东、河北和江淮,到处都缺员得厉害。更何况,未来必然要建立一个庞大的政府结构。要想治理天下,还得依靠读书人。
所谓百年树木,十年树人。孙元就算想培养自己的人才,也不知道要等多少年。无奈之下,只能先将现成的那批书生、官员先弄过来使用,扒拉到盘子里的都是菜嘛!
如果谢升能够以崇祯朝首辅的地位辅助孙元,这个比龚鼎孳、韩文诠这两个言官影响大。他的投靠必然带动一批知识分子过来效命。虽说这人做过汉奸,可也不能不用。没办法,缺人才啊!
而且,所谓汉奸这个污迹也有斟酌之处。毕竟,当时北京陷落,崇祯死社稷,无论怎么看,明朝好象都灭亡了。而且,建奴入关又打着为所谓的为崇祯复仇的旗号,很能迷惑一批书呆子。
这人,也属于可以原谅,限制使用的范畴,不像洪亨九这些败类。
笑毕,朱玄水道:“我等去请世子出来。”
一阵鞭炮声响起,清脆的声音甚至盖过了远处紫禁城那边的枪炮声。
定睛看去,鞭炮的火光中有一大群人马走过来,为首正是意气风发的侯朝宗。
第1519章 担惊受怕
在黎明时分北路军发起对北京的总攻以后,侯朝宗就处于惊恐之中。
实际上,自从阜成门的大炮一打响,整个外城就安静下来。所有的百姓都回到家中,紧闭门窗。在心中默默祈祷,祈祷宁乡军快些打进城来,将那些欺压了自己两三年的建奴杀个精光。
不过,也许是因为长期被侮辱被损害,他们也知道建奴的凶残,对于宁乡军能否打败敌人还是心存疑虑。此刻,他们能做的就是也只有祷告和等待了。
同外城一样,内城那边的建奴也等待着。
整个北京城在这一刹那陷入寂静,就如同死去了那样。
喊杀声一阵阵传来,是那么的清晰。
侯朝宗如同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一样,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他拿着一把笤帚在院子里不停地扫着,看起来好象是漫不经心,可李香君还是明显地察觉到丈夫的不安。
丈夫的手在微微颤抖,走起路来,身体也微微摇晃,似是随时都可能倒下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