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1页(1 / 2)

国士[校对版] 衣山尽 2243 字 12小时前

他一急,眼泪都掉下来了,满面都是惊恐。

侯朝宗看得心中大快,又非常得意。故意玩弄他道:“龚大人,别的还好,单就这事还真不好办。君侯最忌讳这种事,我却是开不了口呀!”

张缙彦刚才虽然同谢、龚二人说僵,但还是道:“朝宗,你不是在深得曹国公信任吗?”

侯朝宗:“这事真的难办,说不定还真要把我也陷进去了,伴君如伴虎啊,求情一事是做不得的,做了,说不定会适得其反,让君侯疑心咱们之间在策划些什么?”

龚鼎孳是彻底被吓坏了,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完了,完了,我好糊涂!”

谢升虽然老迈昏聩,可还是听出侯朝宗话中别样的味道,眼睛不觉一亮:“不去向曹国公求情,难道朝宗你还有其他法子?”

侯朝宗见火候已道,就微微点了点头。

龚鼎孳见有门,一个骨碌从地上爬起来,连连作揖:“朝宗快说,快说。”

侯朝宗:“坦公、谢公、龚大人,这事竟然已经传出去了,再怎么补救也没有用,去君侯那里求情反是火上浇油。还不如另外做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使得君侯不想也没必要追究。”

“什么事?”龚鼎孳忙问。

侯朝宗:“坦公、谢公、龚大人,你们都是两榜进士出身,士林领袖,道德文章自然了得。不如由你们起草,写一份劝进表,劝君侯以正帝位。”

“啊!”三人同时叫出声来。

第1553章 劝进表(二)

其实,对于孙元称帝,众降官是巴心不得。若孙元不称帝,依旧做弘光皇帝的臣子,他们这群人只怕就要被解送南京,依律论罪。

一旦新朝开创,他们叛变的是明朝,又不是宁乡军,孙元要治罪也没有理由。

这次如果上劝进表,不但无罪,反而有从龙之功。

至于发还土地给京城缙绅一事,也不会有人再提了。就算有人在孙元面前提起,估计他也是一笑了之。假如治谢、龚等人的罪,那不是打他自己的脸吗?

政治上的事情,其实讲究的是一个体统和面子。尤其是孙元作为明朝的臣子登基称帝王,对于这种东西看得更重。

当下,龚鼎孳就叫道:“孙如皋,不,君侯提三尺剑起于垄亩,驱除鞑虏,还我河山。明朝国阼已休,弘光昏庸无道,朝中虎狼遍地。正是君侯正君位,解生民于倒悬之时。登帝王之位,众望所归,当仁不让。天下人盼之一日久矣,龚鼎孳不才,愿意起草!”

侯朝宗见他如此上道,心中大喜:“没错,正该如此。依我看来,这封全进表,当由坦公、谢公和龚大人起草。写好之后,侯方域当联络军政各位大人,在君侯入京那一日联名上书。请!”说罢,就朝长案上一指。

三人也不再多说,施施然走到案前,由书法一流的谢升执笔,商议了半天,总算将一封劝进表写好。

在他们动笔的时候,侯朝宗就在一边动起了心思:这份劝进表写成之后,得先让高杰和刘春签名。此二人虽然不是君侯的嫡系,可官高位重,又独领一镇,有他们领头,政治上的影响极大。将来君侯一旦对南方用兵,自可传檄而定。接下来才是黄佑、傅山和各营营官。

对于拥戴君侯登基一事,青主自然早有心思的。只不过,这种政治不正确的事情,他也不好明言,只能在暗地里制造舆论。

这事看来还得我侯方域来实施,只不过,此事也不知道该如何同兴平侯和东平侯谈起?而且,我也码不实在他们二人究竟有没有拥戴君侯之心。

如果适得其反,又或者这二人中有任何一人对明朝还抱有幻想,说不好要将我给扣下来,当成反贼送去南京……